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乡村工作 > 正文

河南省新密市高沟村:精心打造研学基地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20-9-17 10:33:02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明确了乡村振兴的任务书和路线图。高沟村“两委”班子领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高起点谋划,高站位认识,高标准落实,制定了“以地域特色为依托,以打造研学基地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思路。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把该村逐步打造成了“林路相依、林居相依、林田相依”的具有典型北方田园特色的美丽乡村,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河南省人居环境示范村”“河南省先进基层党校”“河南省卫生村”“河南省先进村综合性文化中心”“郑州市生态林业村”“郑州市五好村党组织”“郑州市示范性文化大院”和“中原戏曲第一村”“郑州市农民书法村”等荣誉称号。

高沟村位于密县古城东南3公里处,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浓厚,研学资源丰富,他们依托地域特色,精心打造研学基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取得了累累硕果。其做法是:

一是建设“民俗陈列馆”,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活力。该陈列馆位于村文化大院,陈列馆灰瓦白墙,长廊式展区内陈列着村组干部费心搜集来的1000余件古老生活生产用具,有老式织布机、耧、犁、耙、锄、石磨、石碾、兑窑儿及各种碗、盆、坛、陶等器皿,也有清代橱衣柜等。该陈列馆通过让学生参观、体验,了解社会发展变迁,用心感受上辈人生产劳作的艰辛与不易,真切体味该馆墙上悬挂的唐朝李世民《百字箴》说道:“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的深刻内涵。

由于过去的应试教育,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漠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更谈不上去挖掘民俗文化,导致青少年学生民俗观念的淡漠、民俗知识的匮乏。所以通过建设“民俗陈列馆”让学生传承民俗文化,延续古老的农耕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近年来,高沟村在传承农耕文化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农民种植油菜、辣椒、优质红薯等经济作物,每年举办“农民丰收节”,营造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氛围,以陈列馆为平台让学生认识农耕用具,了解农耕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活力。

二、建设“村史馆”,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高沟村村史馆,是新密境内迄今为止第一家村史馆。高沟村“两委”班子成员,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搞好乡村振兴、记住乡愁”的号召,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要求,投资156万元,建设了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村史馆。村史馆坐落于高沟村村委会院内,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高沟村村史馆分为高沟大事记、高沟村溯源、组织沿革、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耐火材料专业村、郑州市农民书法村、中原戏曲第一村、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高沟八景、获得荣誉等十一个部分,用文字、照片、实物、影像资料等,对高沟村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进行了生动的展示。

村史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许多村落变成了城区或者合并,许多承载乡村文化的老物件、老技艺消失,以致许多人感慨“回不去的乡村,找不到的乡愁”。该村通过建立“村史馆”,让学生看一室而知全貌,忆往昔而察未来,留住了更多的历史文化记忆,了解了农村的发展变迁,增强了学生对乡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经济发展,自觉担当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三、建立文化大院,让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为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高沟村将本村七组废弃的老宅基地加以平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一个原来杂草丛生、残墙破瓦的废旧庄园改建成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中心,依托文化大院,高沟村文化工作全面开花。成立了六个文体队,分别是书法队、盘鼓队、秧歌队、广场舞队、戏曲演唱队和体育运动队,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乐在其中,不仅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们的成长之路。

四、深耕地域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高沟村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一个是戏曲文化历史悠久,人才众多,活动丰富,被誉为“中原戏曲第一村”。一个是书法文化氛围浓厚,书法爱好者多,书法作品水平高,被命名为“郑州市农民书法村”。

高沟村之所以被称为“中原戏曲第一村”,概括地说是因为“五多”:一是团长多,改革开放以来,高沟村出了4个专业豫剧团团长;二是台柱子多,高沟村曾开办过戏校,目前有近20位高沟籍的演员活跃在省、郑州市和新密市的豫剧团,都是主要演员;三是作品多,高沟村人高冠松改编古装历史剧8部,创作现代戏2部,他创作的现代廉政戏《儿行千里》获得了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四是戏迷多,高沟村人爱看戏,也爱唱戏。由于氛围浓厚,能登台演出的戏迷近200人;五是戏曲活动多,高沟村的戏迷乐园每天晚上都对村民开放,定期都会邀请专业团队来村里唱大戏。如今,高沟村小戏曲已经唱响了新时代,融入到了群众的生活,成为村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时时刻刻引领着文明乡风,也为学生注入成长动力。

在高沟村的书法长廊和农民书法室,所展出的所有书法作品,都是该村书法爱好者自己书写的。每逢周末,村里免费提供笔墨纸砚,书法爱好者在文化大院挥毫泼墨,展示技艺,相互交流,村里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书法展览。现在,该村有1名国家级书画师,5名省级书协会员,近30名郑州市及新密市书协会员。最令高沟村村民引以为傲的是,村里出了一位国家级书画名家——钱水卿。钱水卿,艺名泉清,号墨乐斋主人,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著名书法家和著名美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文化部特聘书画家。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总会副主席兼书法家分会主席、中国炎黄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他自幼喜爱书画,坚持50年临池不辍。习遍二王、柳、颜、欧、赵诸家书法精品,研究历代名家之精髓,融各家之长。出版有《钱水卿书法集》、《钱水卿硬笔书法集》、《钱水卿国画作品集》等。为纪念这位已故的书画家,总结和探讨钱水卿老师书画创作艺术成就,高沟村专门开设了一个“钱水卿书法展览室”,将钱水卿老师的所有真迹免费对外展出。受他们的影响,村里的书法爱好者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书法传承已蔚然成风。

新密市高沟村以“乡村振兴”主题,融合“大研学”主线,开发“研学实践基地”,弘扬五种文化“党建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国粹文化、节庆文化”,尤其把打造研学基地作为乡村振兴的大课堂、思想引领的大阵地、素质教育的大平台、学生成长的大乐园。

“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把打造研学基地,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现已流转土地560多亩,要高标准建设劳动教育基地,高质量实施生产劳动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平台;本届领导班子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力争把高沟村打造成实施研学实践教育的名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旺村,优化业态布局的活村,彰显文化特色的亮村,传递党的声音的红村。”党总支书记高中山如此说。(张松亮、郭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