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当中,有些记忆会渐渐淡忘,而有些记忆会永生难忘。我的父亲离世至今已有10周年,值此6月20日父亲节之际,谨以此文,怀念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父亲,一生与土地为伴,春耕秋收,节俭持家。他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的决心,支撑着我走过了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
20世纪1965年代,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新安江移民舍小家顾大家,为支持共和国水电工业起步和发展,他们甚至来不及向祖宗道别,就含着苦涩的泪水,扶老携幼,挥别家园,近三十万移民茫然地寻找新的安身之地。
当时,我大舅因成份不好迁往安徽省绩溪县,叔叔随他岳父一家迁往江西省金溪县,还在襁褓之中的我与父辈们一起历经多次磨难,辗转迁移到浙江省云和县,在一个土名叫垟背的荒凉之地重建家园。
移民时我年仅3岁,爷爷奶奶身体不佳,三个姐姐也因移民中断了学业。安顿下来后,迫于家庭困难,她们就再也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因此,姐姐们曾一度埋怨父亲,说自己生不逢时。父亲也有苦难言,全家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
我的童年,是在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迁徙中度过的。由于缺乏营养,从小体弱多病。记得8岁那年我身患重病,雪下得有一尺多厚,父亲背着我步行十几里到县城求医,住院一个多月仍不见好转,父亲急的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后来经亲戚介绍,转到金华一家中医院就医,多亏了有位医术精通的淳安老乡方医师的精心诊治,才把我从死神的手里夺了回来。
不知不觉到了读高中的时候。在那个极左路线未能纠正、是非不分的年代,由于政治上受到大舅的牵连,学习成绩优异的我竟被剥夺了升学的资格,父亲求爷爷告奶奶也一筹莫展。绝望之时,是淳安老乡余老师伸出援手,这才进了云和狮山一所高中就读。
我永生也不会忘记14岁那年的夏天,父亲挑着百来斤重的行李,步行20多里送我到狮山求学时的情景。父亲去总务处办好入学手续后,把我带到学生宿舍。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以后你就在这里好好读书吧,只有把书读好了,考上大学才能改变贫穷的命运。”
临别,父亲从口袋里掏出5元纸币,全部塞到我手里,并再三嘱咐:咸菜吃多了伤身体,买点青菜、猪肉补补身子。我说一起吃完中饭再走吧,父亲说不饿。转身离去时,我看到父亲的背上汗水湿了一大片。当他的身影离我越走越远时,我眼中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高中毕业后,复读了一年,我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但命运再一次作弄了我。之后,参军、考干都因政审通不过,而被拒之门外。
为了生计,我干过同龄人从没干过的苦活与累活,精神上差点到了奔溃的边缘。是父亲耐心的开导和新安江移民人坚强不屈的精神,支撑着我走过了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
“父亲一生辛劳,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为子女添置新衣,而他自己几十年如一日,舍不得花钱买一件新衣服。”
记得有一年年关,我与父亲一起到县城办事,在百货商店他看上了一件“深蓝的卡中山装”,试穿后很合身,问了价钱后,父亲最终还是舍不得买。当时我就把这件事暗暗记在心里,发誓:等哪天有钱了,一定要买下这件衣服孝敬父亲。
参加工作后,我领到了第一份工资。这时,我马上赶到那家百货商店,买下了父亲喜爱的那件“深蓝的卡中山装”。父亲1.73米的身材穿上这件衣服,显得年轻了许多,他对着镜子照了又照,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后来听母亲说,只要乡里、县里开会或出席一些重大活动,他都会穿着这件衣服。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的身材不够魁梧,个头不高,显得清瘦。但他的背总是挺的很直,即使在他生命中的最后那段日子,只要能站起来,他的背依然挺的很直。
多年后,当我读到朱自清写的《背影》时,眼前便会浮现出我父亲的背影。父亲离开我已整整10个年头,那年送我到狮山求学的背影,总让我无法忘怀,越是时间久远越发清晰,并且每次想起那段经历,都禁不住泪流满面……
“父亲,一生历尽坎坷,饱经风霜,以孝为先,甘守清贫。生活的磨难,铸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坚毅性格,点滴奉献只为了回报养育他的那片热土。”
父亲生于浙江省淳安县富文乡石川村(又名石头埠),他幼年丧父,从小跟着大伯一起生活。13岁时,因思母心切,孤身一人远涉江西,徒步几百公里,把改嫁到江西上饶的母亲和继父一同接回浙江淳安居住。
由于过早失去亲人,父亲小学毕业后,即辍学参加生产队劳动。白天,他与大人们一起干农活挣工分维持生计。夜晚,独自在煤油灯下埋头苦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的文化程度达到了初等中学水平。
于是,乡政府把他招去当了文书,还兼任食堂总务会计的职务。父亲的文凭虽不高,但他的珠算水平在四邻八乡还真没人能超得过他。
从20岁起,父亲先后担任大队会计、食堂财务会计、乡政府总会计、信用社会计及县统计局会计等职务。前后四十多年,从未出过差错,也从未挪用、短缺一分公款。为了集体事业,他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不论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尽心尽力热心帮助。因而多次荣获县乡村三级先进工作者、优秀村干部等荣誉称号。1990年代初,他还当选了县人大代表。
因我奶奶长期卧病在床无人照料,父亲毅然辞去了安逸的工作,又回到了农村。有人说他是孝子,也有人说他是傻子,他却一声不吭的干起了老本行。长大后,我曾问过父亲,有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父亲轻描淡写的说:这都是命啊!
“父亲,一生奉公守法,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他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他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每当我感到彷徨无助时,他总像一盏灯,照亮着我前行的路。”
2001年,我在电视媒体当记者,受一家建筑公司下岗职工代表的委托,调查一起企业破产改制隐瞒巨额资产事件。由于主管部门和涉事单位领导不配合,调查采访一度陷入僵局。
之后,我动用一切人脉关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打开了一道缺口,查清了这家涉事企业在改制时隐瞒380多万元资产的事实。按照委托书的承诺,我可以从中拿到10%的劳务费,这笔钱按照当时的房价,可以买到两套豪宅。
父亲得知这件事后,几夜都没合眼,他思前想后,一再劝我不能收。我也意识到这是一种职务行为,于是婉拒了这笔巨款。事后,这家公司的下岗职工给我和单位分别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在以后的工作中,父亲经常告诫我:既要为民请命,更要坚守法律底线。每当我对前途感到迷茫,对人生感到彷徨无助时,父亲说的这些话,像一盏灯或一个路标,引导着我人生前进的方向。
父亲一生盖了3次房子。第一次在淳安盖的五间大瓦房,住了不到两年就移民拆迁了。第二次是迁移到云和县垟背村临建的过渡房。由于基础没打好,之后又拆除重建。这栋房子在历经50多年的风雨侵蚀后,成了一座危房。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村里进行危房改造时,在原宅基地上新建了一座楼房。
时光荏苒 ,岁月如梭。过分劳累的父亲,终将抵抗不住风霜的侵蚀,他身患肺气肿、高血压,之后又遭遇车祸,病情雪上加霜。
如果没有那次意外的车祸,如果我一直守候在父亲身边,或许父亲就可以住在新房子里安度晚年,安享天伦之乐。每当想起痛失父亲的往事,心中满是遗憾,满是愧疚,满是悔恨。
我的父亲一生平凡,不是名人,不是大款,他没留给我可以炫耀的金钱和资产,也没干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他心里装着无私的大爱,用勤奋的双手从土地里刨出了一家人的生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了我挺直腰杆做人的道理,以及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
过去,总以为生命的意义,是建立在显赫的功勋和伟大的事业之上。忆起父亲,才让我真正懂得:是那些没有得到命运之神垂青,而以自然之躯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人,这些人与我的父亲一样敬业守法奉献,更能体现其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