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改变农村
——第二届辽宁省新农村建设“十大魅力人物”形象展示
“东马屯”究竟代表着什么?有人说,“东马屯”是辽南一个小山村,那里曾经很贫穷,现在则很富裕;还有人说,“东马屯”是一个在国内外都颇具知名度并被评为农业部名牌产品的水果品牌……然而,对于“东马屯”的当家人、辽宁省劳动模范、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孙经中而言,“东马屯”这三个字却有着另外一层特殊的含义:一份值得他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孙经中:创业“东马屯”
在东马屯村流传过这样的一个顺口溜:“两座大山插云间,一条干河东西穿,土层没有半尺厚,抬头只见一线天”。如今,你却很难将这个顺口溜和东马屯联系在一起。同是那山、那河,还有那片土地,东马屯人现在看到的却早已不再是那“一线天”。
村党总支书记孙经中
苹果成熟的季节,从高速公路出入口驱车20公里,记者来到瓦房店市许屯镇东马屯村。据说,这个村子有95%以上的村民都靠种植苹果为生。还没进村,就看到成片的果园,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苹果的香味。路遇一位果农,记者随口问他,是否担心苹果的销路,果农笑着回答,“你说的是老早以前的事了。现在,我们只管伺弄好果树,剩下的事情全由果业公司和水果专业合作社包了,根本用不着操心。”
龙头企业、行业合作组织,这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的东马屯村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们的生活也正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带来这种变化的人,就是孙经中。或许正因为如此,每个东马屯村民在提到这个名字时,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流露出感激之情。
新思路走出“苹果围城”
东马屯村,地处大连市北部老帽山脚下。生活在这片山区的人们祖祖辈辈靠在贫瘠的土地上以栽种果树为生,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到城里去生活。孙经中曾经是村民眼中的幸运儿,因为他有一位在城里当教师的父亲和让村民们羡慕不已的城市户口。正是因为这个,村里实行土地承包时,孙经中既没分到一分土地,也没分到一棵果树。
上世纪80年代初,分产到户给村民们带来了自主经营的喜悦。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果难”又成了大家心头挥之不去的痛。好不容易赶上个丰收好年景,可果农们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把苹果低价卖给来自山外的商人,要么只能留在家里喝“苹果汤”。 随着苹果产量逐年增加,市场供大于求,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1983年秋,又是一个苹果丰收的季节。从城里回村的孙经中了解到乡亲们的难处后,毅然要帮乡亲们把苹果卖到山外去。由此,他成了苹果销售的经纪人,并很快在果农与市场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孙经中经销苹果特别注重信誉和服务。有一年赶上苹果欠收,别的客商是只要价钱合适,就抢着收,而孙经中却组织专人选果、装车,保证不让一个烂果出村。结果别人都赚了钱,他却赔进去10多万元。钱是赔了,但此举却帮东马屯的苹果在市场上打响了品牌,同时也让孙经中和全国各地的客商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
1999年,苹果的市场价格下跌至0.25元/斤,但孙经中硬是将东马屯的苹果卖到0.55元/斤。果农们增加了收入自然高兴,而孙经中却从中悟出了“产业链条环环节节都有赚钱机会,关键是看怎么去做”的道理。他把这个道理讲给果农们听,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更高了,也都愿意把苹果交给孙经中。
“果农产果是为了卖,卖是为了赚!”——政府领导的这句话让孙经中在高兴之余,又限入了深思:如何才能使果农在果业经营上持续获得更多的利润呢?
新模式成就发展奇迹
在市场打拼20年的孙经中敏锐地意识到,随着国内果业异军突起,国内外果品市场“准入证”步步紧逼,东马屯果业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已严重地阻碍了果品质量的提高,成为了果农增产增收的“瓶颈”。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果农们组织起来,以科技为先导,有效整合果树资源,走果树经营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凭借高品质的果品,冲破果业经营的“瓶颈”。
不过,要让果农们全都接受这样一种全新模式绝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为此,孙经中走遍了东马屯和邻村12个自然屯的每一户果农家,并在每个自然屯选出一名观念新、懂技术、责任心强的果农为联户组长,将千余户果农都组织了起来。
2003年春,在孙经中的组织带动下,东马屯村470户果农率先打破多年来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成立了瓦房店市第一家苹果协会——东马屯苹果协会。在此基础上,孙经中又组建了大连东马屯果业有限公司。在开辟市场的同时,公司聘请了8名果树专业技术人员,为果农提供全程零距离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在孙经中的运作下,东马屯果业有限公司也成功注册了“东马屯”牌水果商标,东马屯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果品品牌!
一个“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全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出现在了东马屯,并初见成效。当年,孙经中带领乡亲们刷新了东马屯果业经营的新纪录:联户果农卖出了1600吨苹果,果农们的收入比往年增加了一倍还多!
2004年,东马屯果业获得国家“无公害果产地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使用认证”。东马屯苹果第一次冲出了国门,5000吨“东马屯”牌苹果远销新加坡。
2005年,孙经中创建的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延伸到周边十几个乡镇,示范户达3888户,成为“辽宁省绿色水果生产科学施肥示范基地”、“大连现代化农业园区”、“大连现代化水果标准化管理示范区”。是年,“东马屯”牌苹果出口量猛增到7800吨,示范基地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
2006年,东马屯优质果率达90%以上,创全市最高。同年,孙经中创办了大连市第一家村级果树技术专业学校。立足东马屯村,吸纳了周边十几个乡镇的果农,使瓦房店市及临近县的7万多果农在这里得到了系统的果树技术培训。
2007年,孙经中在大连地区首家注册了瓦房店东马屯水果专业合作社,当时报名加入合作社的有4800家之多,他们先期吸收入了313户联户成员进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紧密型联合实体。同年, “东马屯”牌商标荣获辽宁省著名商标,“东马屯”牌红富士苹果荣获辽宁省名牌产品和辽宁省市场信誉品牌,企业也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认证,获得了出口果园、出口包装厂注册资质,果树经营完全执行绿色食品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向有机食品转化。
目前,东马屯果业有限公司已拥有5座总储量达万吨的水果恒温冷藏库和有机肥料加工厂、果袋加工厂、网套厂、反光膜厂、纸箱厂等。更重要的是,这个拥有4800余户、25000亩的果树生产基地已经实现了 “统一培训、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肥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贮藏、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和分户经营,形成了“以协会为纽带,以公司为龙头,以合作化为核心”的全新产业格局。一位专程前来东马屯考察的英国专家评价说:“东马屯苹果的管理水平可以和日本媲美!”一位日本专家则感慨地对孙经中说:“你们的苹果在日本是结不出来的,请允许我捎一个苹果给日本的同行们看看!”
新理念造福子孙后代
对于孙经中而言,2005年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7年9月,孙经中作为大连市农业代表参加了大连国际达沃斯经济论坛,并有幸见到了温家宝总理。十分关注“三农”问题的温总理在听取与会代表畅谈农业产业化的情况后,鼓励大家,要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总理的嘱托,让孙经中至今难以忘怀。
此后,他当选为新一届东马屯村党总支书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在孙经中看来,这是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科学发展观。孙经中对科学发展观有着独特的理解,那就是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实际,探索适应山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能一轰而上,也不能生搬硬套。上任伊始,孙经中便从本村实际出发,提出“生态立村,科技致富”的理念。并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八件实事:封山禁牧、治理东马河、建立村屯垃圾集中存放点、修建村屯山路、建设农户沼气池、畅通街道、开发旅游景点、完善农民夜校。
封山禁牧既是这八件实事的头一件,又是第一难事。为了落实封山禁牧,孙经中出资组织了专业封山护林队,坚持执法者奖,违规者罚,并将所有损害东马屯环境的项目拒之门外。接着,他又自掏腰包投入30万元,开工治理东马河。并带领大家在村里建起了16个高档垃圾房,让450户农户用上了沼气,清除了在街道上盖了10多年的羊圈和堆了20多年的乱石垃圾,修建了4条村路,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此外,还建起了农民夜校,创办了“山里红艺术团”,使村民文化生活和乡村旅游资源更加丰富。
说起这些,孙经中显得很坦然,他指着东马屯的山山水水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村民和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根基,没有了这个根基,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我想,总有一天大家都会明白这个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