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先锋人物 > 正文

军魂依旧,一个承载黑龙河人民“幸福”的老兵

——记山西省大同市人大代表、劳动模范灵丘县武灵镇黑龙河村党总支书记刘忠孝

2022-10-28 15:11:02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本刊记者 葛东 刘日文

题记:

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在令人惆怅的秋色里战友们又该说再见了,深秋的落叶在漫无目的飘零着,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离开枝脉的哀伤。

一阵军号嘹亮的声音惊醒了你难分难舍的梦萦,在最后一刻你还在重复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你还在吼声震天中书写着自己当兵的历史。

齐步走出去的雄姿,必将稳重踏实;用跑步迈出去的豪迈,必将奋发有为;用正步踢出去的庄严,必将铿锵有力!

退伍不褪色,铁血军人刘忠孝驰骋人生“第二战场”!

又到了退伍季,离歌阵阵不舍与离愁伴着,军人的誓言仍在空气中飘荡,老兵们已经踏上回家的路程。四年的军旅生涯已经结束,1993年刘忠孝随着一年一度退伍军人大潮踏上人生新的征途……火车徐徐开启,勾起刘忠孝思绪万千:“曾经洒满欢歌笑语的军营已渐行渐远,心中一个声音不停回荡,已经离开部队了!青春时光能够铭记,兄弟感情永不忘却,火热的军营挥洒过血泪,激情的火焰燃烧的青春传奇,军旅生涯成就了人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至今回忆起军旅火热生涯,刘忠孝还是念念不忘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用意志锻造信念,用生命书写忠诚,唯有军人铁骨铮铮誓言铸成曾经保卫祖国和人民的钢铁长城,从军营到社会,初心不变,退伍老兵三十年的坚守。

人们说,军队是人生一所重要的大学。那么,退伍就是毕业。从军营走出,踏入熟悉而又陌生的社会,退伍军人刘忠孝第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在部队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然而,自己久处军营,缺乏社会阅历和相关工作经验,也没有一技之长,可到地方完全用不上。”刘忠孝在和记者谈起刚从部队走上社会的一些感触。

面对就业四处碰壁,刘忠孝没有气馁,更没有选择放弃。

他先从社会最底层干起,前后当过装卸工、站街头和桥头的杂役工、贸易公司的小员工,1995年辞职下海经商。

刘忠孝漂流大同开始创业经商,不抱怨生活的磨难,把每—次失败看作是一次尝试而不自卑;不炫耀生命的馈赠,把每一次成功归结为一种幸运而不自傲。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最后兴办的花卉苗木企业逐渐壮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2011年,就在刘忠孝事业迈上新的征程,开创新的辉煌时候,几十位黑龙河村的村民费劲周折在大同找到刘忠孝,动员他回村竞选村党支部书记。回村任职就意味着放弃自己打拼多年,终于走上正轨的企业,他在内心深处矛盾重重,禁不住暗暗自问:“为什么非要趟黑龙河这趟浑水呢?”刘忠孝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徘徊在最艰难的抉择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往事如烟,故乡的一草一木又浮现在刘忠孝的眼前……

黑龙河村位于大同市灵丘县城西郊,拥有460多年的建村史,历史文化悠久,既有民俗文化丰厚底蕴的积淀,又彰显当代红色文化的澎湃激昂,先后有多位村民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贡献。黑龙河古村落中保存下来的大量民居建筑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旅村镇发展最珍贵的资源财富。

但是,贫穷落后像一根绳子死死地束缚着这片肥美的沃土,牢牢地捆绑着这里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老百姓幸福生活。

“黑龙河,黑龙河,有女不嫁黑龙河,十年九旱一涝荒,泥垛墙、土皮房,树皮野菜拌青糠。”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追朔上世纪70年代,这首民谣真实记录了地处太行山脉平型关脚下红色的革命老区黑龙河是何等之穷!就这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蹉跎的岁月里伴随着深深的感叹声,渴望现代文明的新生活是那么的遥远……

记者追问刘忠孝书记:“当初您在大同的事业前景一片灿烂,为什么中途忍痛割爱回到故乡贫穷的大山沟里?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刘忠孝说:“我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河村人,转眼间,离开故乡已有十多年,但我却时常思念着它,因为它是我的根,是孕育我成长的地方,我永远不会忘记它。每每回到故乡,心中总有着一股莫名的苦涩。亲眼目睹在贫困中挣扎的乡亲,心灵在一次次巨大的冲击中颤抖。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地处灵丘县城怀抱的黑龙河,道路泥泞不堪,群众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身泥’,令出行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在当地是名存实亡的‘经济垫底村、社会治安混乱村、群众上访大村’,偷盗现象时有发生;令人更加焦虑的是,国家规划好的宅基用地,在黑龙河谁的拳头大谁可以抢到好的宅基用地,软弱涣散的党支部听之忍之;几千号人的大村仅仅依靠人畜共吃水的老井,在干旱的季节里,老百姓连自己喝水都难以保障,更别说用水浇地了;坑洼不平,满是烂河滩、盐碱地,无情地扼杀了庄稼禾苗成长的生命力,村里人没营生,就连种粮也要靠天吃饭,基本靠吃国家‘救济粮和返销粮’度日,穷困窘迫之况可想而知;发源于灵丘县美丽的唐河,紧紧依偎着黑龙河村,但因为没有好的防洪堤坝措施,美丽的唐河变成了威胁黑龙河老百姓的防灾难之河,尤其是在雨季和汛期来临之际,更是谈河色变……”

千古的浪涛淘尽了多少英雄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情到伤心自然流,这位曾经军中的钢铁男儿谈及人民群众心酸的生活往事时,止不住伤感的泪水多次模糊了视线。

贫穷落后的生活深深地刺痛着刘忠孝的心,越是这样越是激发了他要去改变着什么,众言落花本有意,谁解流水曾有心。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推动他回故乡探亲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他乐于帮贫解困,也使得他在村民中树立起好口碑。2011年,正赶上黑龙河村两委换届选举,仿佛是命运有意安排,黑龙河村90%的村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他。面对乡亲们的满腔热情和希望,那种期盼那种相依,久久的震撼着一颗老兵的心,还有那剪不断的故乡情丝,更感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在肩,面对人民群众急切的期盼,他最终将企业交给兄弟打理,坚定回村参加选举。

激扬人生第二战场的青春力量——敢当民生事业的“侦察兵”,勇当乡村自治的“尖刀兵”,甘当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兵”,争当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排头兵”

太阳见证过黑龙河的沧桑岁月,时光的风雨无情的冲洗着它残延的生命,伤心的泪水浸透了昨天历史,革命老区弥漫的山雾为它披上厚厚的抚慰,贫穷的黑龙河在呻吟中感叹命运的不济,向世人诉说着自己艰难的历程。

每一个辉煌传奇的故事主人公,都是一位影响下一代人生至为深远的导师。今天刘忠孝看似平凡朴实的语言,却仿佛一泓清泉,流入黑龙河人民的心里,经过岁月的蓄积,涓涓潺潺、涵澹澎湃、继之噌吰如钟、窾坎镗鞳、终至浩浩荡荡汇成大河……

2012年3月,刘忠孝在人们的期盼中以全票竞选胜出,走上了黑龙河村党总支部书记的岗位。

枝叶总关情,行动见初心,实地调研谋发展,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好民生事业的“侦察兵”。

上任伊始,刘忠孝以军人特有的雷霆之势对软弱涣散的两委领导班子进行了彻底的大换血,随之迅速组建了黑龙河新的两委班子。

为了切实有效地掌握第一手民生资料,刘忠孝艰辛的跋涉在黑龙河的山山水水中,走遍了黑龙河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户人家,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中。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坚持一线工作法,坚持常下基层、真下基层,确保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发现、思路在一线研究、成效在一线检验、作风在一线转变、问题在一线解决。

刘忠孝实事求是的昼夜调查,仿佛捅了蚂蜂窝一样,黑龙河村的各种民生问题一轰而起,历届积攒下来的难题一道接着一道的纷至沓来,尤其是令人心急的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愁盼更像是捅了蚂蜂窝一样,受惊的蚂蜂一齐扎向了刘忠孝的心,他非常的难受和痛心,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把黑龙河村打造成全县一流的小康村!”

以法治为保障,实现乡村治理有序。以德治为引领,实现乡村治理有魂。以自治为核心,实现乡村治理有力,勇当乡村自治的“尖刀兵”。

狠抓社会综合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和人身的安全。

一脉相连于灵丘区域内的黑龙河村是典型的城内村,由于城乡结合多元化区域,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自身防护薄弱,法制观念淡漠,给犯罪分子制造了偷盗抢的有利时机,连续几年黑龙河村盗抢事件时有发生,村民们整天提心吊胆,严重的危害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

为此,刘忠孝带领两委成立了昼夜为民保平安的巡逻队,随后在村里主要位置、十字路口、公共服务场所等重要地方,安装了64个电子监控探头,实现全村治安网络全覆盖。夜间巡逻队在执行巡逻任务时,抓获4名外地来黑龙河村行窃者,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的猖狂气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生活生产和出行安全,自此连续三年未发生过盗窃案件。

拼尽全力,构筑保护百姓生命大坝。

发源于灵丘县美丽的唐河,穿行于太行山中麓峻岭峡谷之间,河水奔流不息,它紧紧地依偎着黑龙河村,山清水秀优美的环境带给了黑龙河人民无尽的欢乐和温馨,然而,同时也带给了黑龙河人民几多忧愁。由于没有坚固的防洪堤坝措施,一遇到极端天气,美丽的唐河就变成了威胁黑龙河老百姓的防灾难之河,尤其是在雨季和汛期来临之际,更是谈河色变。

党总支书记刘忠孝急老百姓所急,想老百姓所想,忧老百姓所忧。把修筑大坝保护老百姓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他四处筹措资金,向县、市、省不断打报告提申请,真可谓是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

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这不是作秀,更不是摆设!在县委、县政府、武灵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刘忠孝带领两委班子历经千辛万苦、日夜奋战在施工第一线,终于在70天以后,在当年汛期来临之前艰难的完成了大坝建造工程。

一条长4000多米的防洪大坝,是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坝,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描绘美丽乡愁的大坝,更是共产党员与老百姓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坝!

在欢歌笑语和敲锣打鼓声中,老百姓为庄严、雄伟、高大、坚固的防洪大坝剪彩祝福。当老党员胡法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给刘忠孝送去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他在大坝后面合衣而卧睡着了。他实在是太累了!此情此景胡法和在场的村民止不住的泪水夺目而出……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治理脏乱差改善生态人居环境,共绘黑龙河碧水蓝天。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违规违建无人敢管!这是黑龙河村脏、乱、差昨天的真实写照。

2011年记者在革命老区灵丘县的乡村采风中曾经走进过黑龙河村,因为该村地处城中村,交通流量大、生活消耗也大,加上环境卫生管理薄弱,周边的人们把黑龙河村当成了倾倒垃圾的方便场所。记者本想在具有400多年文化历史黑龙河寻找古老的传说印记,可是,当时一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污水满地流,废纸满天飞,塑料袋到处扔,饮料瓶随手撇,村里面一堆一堆的建筑垃圾随处皆是,昔日的绿水青山、如画般的乡村风景却难觅踪影。

越往村子里面走,刺鼻的气味越大。村民王有德(化名)门前五六十平方的一块洼地早已成了垃圾堆,有塑料袋、煤灰、玻璃瓶、农药瓶、旧衣服、碎碗、动物尸体、瓜子皮、腐烂的水果等等。

“冬天还好一些,一到夏天下雨,垃圾堆里的污水都能流到院子里,我和老伴出门必须穿雨鞋,太脏了,根本吃不下饭。为了出门方便,我找人用石头把大门口垫高了一些。”年迈的王有德老人回忆起黑龙河村十年前的脏乱差至今还心有余悸。王有德身边又一村民在回忆中与记者谈起,他说:“这只是黑龙河村的一处垃圾点,村西边临河的一条河床沟渠里的垃圾更多,令人大煞风景的是,干涸的河床上面铺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动物尸体和各种垃圾,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因受基础设施和配套管理滞后的制约,垃圾的处理成了“老大难”问题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局面,可是,那年月几千人的大村子,却连一个垃圾箱都没有,没有扔垃圾的地儿,这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严重地影响着黑龙河村民的生活质量。

刘忠孝说:“村民虽有垃圾处理意识,但不知如何操作,只好按传统办法,先把垃圾堆在院外,或者直接扔到公路边和沟渠河床。任由垃圾问题像一个“毒瘤”一样扎根生长,日渐严重,看了着实让人焦急心痛。”

刘忠孝在党总支部会议上提出了把治理脏乱差,告别不文明行为,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说,“破解‘垃圾围村’的困局已经迫在眉睫。”随即成立黑龙河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领导组,由党总支部书记刘忠孝担任组长,村“两委”提供组织保障,行动骨干迅速跟进。村民对黑龙河长久脏乱差的生存环境早已深恶痛绝,在攻坚战役打响后,当天就激发了70%村民踊跃参加治理环境卫生的积极性,现场参加行动780户2200人。

创建黑龙河村人居环境治理机制、村庄街巷清扫保洁机制、交通沿线整治与管护长效机制、垃圾收集和清运管理制度以及黑龙河村卫生巡查制度等多种有效机制。整治专项行动将所有工作分为四大块区域进行推进,明确责任分工,配置专门保洁员、垃圾清运员和巡查员,同时构建了奖惩考核制度,严格进行日报表周报表记录,对问题进行实时跟踪,有效解决。

第一区域,交通沿线。强有力地整治交通沿线4000米,消除交通隐患20处,拆除违法建筑20处,取缔违法占地多亩,不留死角的清理交通沿线积存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400吨,拆除遗留、废弃的广告牌和无实际用途、有碍观瞻的视觉污染设施50处,开展交通沿线绿化美化2000平米,延续推进整修坑洼路面、隔离带和绿化带43处。第二区域,村庄街巷。清理村里村外各分类垃圾1572吨,加快加强加大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圈乱占、乱贴乱画380处;积极清理村内路旁“五堆”130处,村域内黑臭水体多处;决不手软坚定的拆除违章建筑、废弃建筑和残垣断壁,消除破旧裸露墙体184处;整理线缆“蜘蛛网”20处;做实做细做全村内旮旯隐蔽垃圾聚集处的工作细则,共清理垃圾450吨。第三区域,田间地头。力保农民耕作畅通无阻,保障粮食红线内安全,还肥沃的耕地一片良田美景,全力拆除农业生产区域内违法设施建筑多处,整治废弃蔬菜大棚等无实际用途和杂乱杆线等设施38处;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20处;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230吨;第四区域,农户庭院。根据农户庭院种植养殖情况,保障圈养清洁的基础上,打造一户一景,评选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和美家庭70余户。

精心设置垃圾排放点50个,分类垃圾箱320个。小小的垃圾箱却承载了黑龙河村脏乱差的大民生,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河村有史以来,终于有了固定的垃圾排放点和分类垃圾箱。垃圾箱的功能不仅仅是藏污纳垢的容器,更是测试一个人精神文明、文化素质的一根标尺。

黑龙河人终于告别了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的脏乱差历史,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干净明亮的黑龙河村,正向我们渐行渐近的走来。

破解农业的水资源约束,打破“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黑龙河水利工程建设迫在眉睫,农业现代灌溉走起来。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中间辛勤耕耘,夏天祈祷不要干旱,秋收时祈祷不要下雨。在传统农业模式中,农民们的收入绝大部分取决于“老天”,因为他们不能控制天气,不能提前预知自然灾害,别说致富了,很多人辛勤劳动一年的成果有时也会被“老天”收回,真的是欲哭无泪。

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孕育了世界的生灵,它推动了我们在生命长河中的航行,是它让生命生生不息,水因此成了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黑龙河这个几千号人的大村仅仅依靠几口少的可怜的老机井用于农业作业,而且其中有两口老井是废弃的,纵观当时黑龙河农业灌溉的实际情况是零,老百姓耕种作业的庄稼田完全是在靠天吃饭,老百姓连自己庭院内的瓜果蔬菜都难以保障用水,更别说用水灌溉大田里的庄稼了。在炎热的旱季里,干裂的田地里严重缺水的庄稼被烈日熏烤着,没有灵性的植物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望梅止渴的艰难生存空间,它们多么渴望从天而降的甘露来滋润那即将枯萎的生命!更令人遗憾的是黑龙河村许多农民想建温室大棚搞设施农业带动特色种植业,就因为水的问题而无奈的放弃了。

事物总在辗转中不停的迂回,总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世界上没有⼀成不变的东西,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给大地送甘露的人来啦!

2013年初春时节,塞北黄土高原上的黑龙河村乍冷还寒,然而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却是暖意融融。一场大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交响曲,打破了这片渐渐焕发出新容颜的希望热土,由刘忠孝带领党总支拉开了农历癸巳年农业开篇序曲的大幕。

夜尽深,万籁俱静。但是,在黑龙河村的田间地头上却是热火朝天机器轰鸣,刘忠孝和村两委的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线。完成钻探工程新打农业灌溉机井三口,修复常年报废闲置的农业灌溉机井两口,90%完成了黑龙河村传统农田耕地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灌溉农田的基本要求转换过程,为全村灌溉面积发展到1000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自此黑龙河村告别了没有水浇地,靠天吃饭的历史,望着欢快奔涌而流的耕田甘露,农民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

全民动员全力开发闲置荒滩地,变废为宝开辟设施农业的新天地,流转土地搞承包,带动贫困户增收。

土地是生命的根,我们珍惜每一寸;土地是发展的路,我们重视每一步;土地是孕育文明的瑰宝,用生命耕耘岁月的土壤,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基本安全元素,请珍惜爱护我们的土地。

黑龙河村地处灵丘县城西出口,距县中心3公里,全村户籍2574户,常住6200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两元分化区域,黑龙河村土地价值毫不夸张的是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之地,然而,在刘忠孝深入基层调研期间,却突然发现几块土地堂而皇之的闲置着。我们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巨变,中国在近20年来日新月异,楼盘雨后春笋,地价房价飞涨,作为城中村的黑龙河可真是一地难求啊!然而,具有绝对讽刺意义的是几块闲置的土地,就在老百姓的面前荒芜着,紧缺的土地资源在野草丛生的环境中痛苦呻吟着……

触景遐想以境谋变,党总支书记刘忠孝经常在几块荒地前驻足沉思,总想着抓住机遇利用荒地变废为宝创新发展。

未雨绸缪抓住机遇,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在灵丘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浪潮中,黑龙河村两委在刘忠孝的带领下,盘活了村东集体闲置的荒地4053平方米,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在县委、县政府和武灵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大搞旅游设施建设和娱乐项目的推进工程。

将荒地硬化为文旅娱乐广场,购买雕塑8组、网红钢琴、长193米高2米的风车墙等配套设施。积极创新大胆打造文化娱乐大世界广场,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益。独特的招商引资构想,人性化的免费为商户提供水和电力配套项目,建筑临时用电,跟进工作等温暖人心的优惠政策。强有力地吸引了周边和远道而来的商户,源源不断的来到黑龙河村经商置业。同时也增加了周边市县区大量的客人来黑龙河村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文旅娱乐广场项目的实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外地商户占地租金收入为8.5万元,本地商户摊位占用租金为4.5万元,为做强黑龙河村集体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每当夜色阑珊时,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为多情的文旅娱乐广场披上了华丽的衣衫,一组组雕塑和网红钢琴以及美丽的大风车成为吸引人们目光的最大亮点,呈现出古朴典雅与现代文明相互辉映的美丽景象。这强烈的时代动感音符,令人感慨而浮想联翩,激发人们去探寻古老的黑龙河深深的内涵。

随着黑龙河村民急愁盼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迅速拉近了老百姓与刘忠孝之间的距离。他更被爱戴,可是,背后付出的却是数不尽的日夜努力;他朴实无华的品质,透过那朗朗的笑声展现得淋漓尽至,他总是面带笑容,总是牵挂身边的老百姓;他身上的衣服可以毫不犹豫的给老百姓遮风挡雨,面对灾难时他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挺身而出;他从布满荆棘、坎坷曲折的道路上一路拼搏、一路开拓向着人民的心坎儿里走去……

关爱民生,情系民众,温暖民心,甘当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兵”。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

很多时候,决定⼀切的是态度,有了正确的态度,就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踏上成功的舞台。

黑龙河村党总支始终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夯实民生基础。实施山、水、田、林、路、宅综合治理,推进五大工程,以改善路网、水网、电网、农田基本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四好农村路”为抓手,大力推进“路网”建设,全力完善老百姓的出行条件。连续几年先后六次新修和改扩建乡村道路,在村里村外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全部实现了组组户户通的畅通路网工程,老百姓终于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路难行的历史。

农村的下水问题一直是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黑龙河村在没有改造农民下水道以前,许多不自觉的村民为图方便省事,一出门就泼洒污水和脏水,日久天长就形成污水靠蒸发的真实写照。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刘忠孝积极筹措资金并与县城污水处理站协商并网事宜。连续两次大面积的铺设污水处理管道5800多米、1500米,完成全村生活污水排放治理工程4000米,彻底解决了没有下水道的问题。

月是故乡明,龙河灯更亮,点亮一个村,做好亮化工程照亮百姓前行的路。

以前的黑龙河村虽然有几盏路灯,然而破损程度相当严重,仅有的几盏路灯也是昏暗的发着光,基本上等于虚设,在月黑风高的深夜里人们只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中摸索着走路。

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无小事,一针一线总关情,黑龙河党总支首先把亮化工程提到了建设的日程上,前后分两批次在村内主要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298盏、为了黑龙河的夜景灯光更加绚丽多彩,又安装了太阳能景观路灯206盏。

今天的黑龙河夜晚在节日的盛装里不光是灯火通明,而且还是那么的婆娑美丽,灯光秀是这个长夜的主角,太阳能景观路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为龙河皎洁的夜晚挥洒出温馨。文化娱乐广场的霓虹灯仿佛七色的彩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龙河不夜城的独特情调,使流连忘返的人们沉浸在多情浪漫的夜色里。

煤改电守护黑龙河450户农村家庭“暖暖”的幸福,天然气进村入户,“蓝色”火焰燃亮黑龙河幸福的生活。

黑龙河村党总支持续推进“煤改电”工程,完善的售后维护网络助推实现清洁低碳取暖的同时,让老百姓在寒冷的冬季温暖如春。

数九寒天,煤改电村民张喜气(化名)家中暖意融融,原来取暖用的煤炉已经换成了一台电供暖设备,还可以根据天气变化自行调控温度。张喜气向记者说道,“我觉得煤改电对老百姓挺实惠的,新农村建设没有炉灰,还省电,屋里空气也好了,温度也提升了。”

清洁取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一头连着百姓冷暖。

说起村里的新型取暖设备,张喜气很是满意。跟他家一样,从2018年到现在已有680户完成清洁能源取暖设备改造工作。本村刘丽芳(化名)家,百余平方米的地暖从今冬开始就由这种以电力驱动的空气源热泵供暖了。一旦煤改电采暖设备出现故障,可以通过“一键报修”功能或报修电话,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

在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刘忠孝把天然气进村入户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一项民生实事,积极对接华润相关部门,并全面启动安装工程,黑龙河就将结束烧柴做饭的生活方式,开启用气新时代。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进村工作的全面推进,不少村都通上了天然气,而在黑龙河村,村民还使用的是罐装液化气、煤炭、柴火等,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能早日用上方便清洁的管道天然气,成为村民们共同的期盼。第一批天然气试用型60余户,接通天然气清洁能源进家,预计平均每年为老百姓节约燃气费用60%以上。

“我们也能用上天然气啦,再也不怕煤烟了!”天然气用户朱大姐高兴地说道,“这下做饭可方便多了,从此不用到县上去拉煤气罐喽。”

将基层治理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关怀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服务群众中主动作为、善于作为,在破解难题、打开局面、推动发展中身先士卒、当好表率。

黑龙河村党总支不仅注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构建起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生态画卷。

满目绿色的生态宜居环境扮靓黑龙河的美丽容颜,补植更换街道两侧残缺树木,见缝插绿,利用村内荒地、度弃地、边角地开展村庄公共绿地建设,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鼓励农民院内栽植果蔬、花木等庭院绿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村内主干街道绿化共计15600平方米,育绿化苗木400多亩,新疆杨、云杉、金叶榆、丁香等,为村内道路四旁栽植各种树木8万余株。各种绿色植物和花卉景观,姹紫嫣红在黑龙河大地上竞相绽放。

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群众生活短板。持续推进户厕改造,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研究探索符合地区实际的改厕模式,确保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环保达标、群众接受,2020年共完成厕所改造536户。

小厕所里蕴含着大民生。在推动改造工程期间,刘忠孝逐户走访,多方面征求村民意见,倾听村民建议,并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召开党总支部大会,确定改造方案,从项目的引进、施工到验收,全过程跟踪进度,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厕所革命”不仅让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还让粪便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以前用旱厕粪便堆肥既不卫生也不方便,还招苍蝇,户厕改造后粪便经过发酵等无害化处理,直接变成有机肥料,用于村民地里施肥,改善土质,效果非常好。

“家里以前是旱厕,用乱木头、土坯围城三面墙,然后在地上挖了个坑,放两个木板,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让人下不了脚,上厕所时很是犯愁。现在好了,我们能像城里人一样,在舒适干净保暖的厕所里如厕了”,黑龙河村民纷纷表达。

用眼睛捕捉美丽,用心灵感受美丽,用画笔描绘美丽,在黑龙河你终将遇见更多的美丽,多彩文化墙绘出乡村治理新路径。

黑龙河改造沿街立面墙体10000平方米,村内街道墙壁美化350平方米,粉刷墙壁39000平方米,广场围墙建设200平方米,立面墙体复古3250平方米,残墙断壁修复885平方米,改造沿街立面墙体10000平方米,主街道墙壁修复美化3700平方米……

一墙一风景,原本不起眼的墙壁,通过画师的巧妙设计,结合主导产业、文化特色、地方风情等,描绘出一幅幅独具本土特色的画卷。农民朋友辛勤劳作的生活写照、代代传承的文化剪影、独具当地特色的印记,以及新农村新面貌的具体呈现……朴实的画风、生动的人物故事、绚丽的色彩搭配宣传文字,黑龙河村道路两旁,一张张巨幅画作悄然出现在墙面上,吸引了众多人们前来驻足观赏。

黑龙河村连续几年获得了国家、省、市、县——“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山西省财政厅评为一事一议省级示范村”、“山西省减灾委、山西省民政厅评为山西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山西省爱委会授予省卫生村称号”、“山西省财政厅评为一事一议美丽乡村示范村”、“大同市爱委会评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大同市财政局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用“法治之手”狠抓基层治理之“实”,铸牢乡村综合治理“根基”。

黑龙河村党总支以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为抓手,积极建立以党总支部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新型乡村治理机制,建立完善移风易俗“一约四会”制度的依法治理模式。“一约”:村规民约,“四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提倡红白喜事简办,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结合村民代表大会、户代表会议等议事协商机制,建立“道德红黑榜”,着眼于“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法治社会治理新格局。

黑龙河党总支积极配合司法部门持续开展禁毒、禁赌、禁黄、反家庭暴力、反邪教、扫黑除恶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加大禁毒反邪、扫黑除恶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发动村民积极提供涉毒、涉邪、涉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线索,推进禁毒、反邪宣传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开展。

经常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普及法律知识和村规民约,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牌、派发禁毒、扫黑除恶及反邪教宣传资料,为人民群众进行法律知识问答服务。充分引导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建立以村“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等为重点的普法教育队伍,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建设村民“看得见”的普法阵地,宣传农村宅基地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生态环境保护法等村民“用得上”的法律知识。

用“德治之笔”铸牢乡村感化教育之“魂”,全力打通乡村治理“经络”。

德治具有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影响力,是乡村治理的基础。“自治”、“法治”需要德治先行,“自治”、“法治”运行需要“德治”支撑,“自治”、“法治”的完善也离不开“德治”制约,只有抓实“德治”,才能遏制不正之风,提振乡村的精气神,实现治理有效,繁荣乡村发展。

黑龙河党总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开展“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家风好家训”“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新时代文明实践“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共为前期评选出的80余户星级文明户颁发了奖品。现场活动中刘忠孝对获奖 “星级文明户”表示祝贺,并向广大村民发出了“请积极发挥主人翁姿态,迅速投身到美丽家园建设中来,更新观念、摒弃陋习,切实掀起‘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新高潮,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贡献力量。”

黑龙河村先后被山西省民政厅评为“省级乡村治理服务示范社区”、大同市财政局评为“一事一议市级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至哪里,争当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排头兵”,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主旋律。

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建设文明乡风促振兴、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两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生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中,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黑龙河党总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多样化宣讲活动,培育特色宣讲项目,融合线上线下宣讲方式,推动科学理论宣讲常态化、有实效,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以诗歌朗诵、戏曲、小品等形式融入德治宣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黑龙河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具有代表性、创新性,以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为主要成员成立乡贤志愿服务队,组织以热心公益事业、不甘平庸的妇女为主要成员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组织以优秀党员为主要成员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都是精兵强将,彼此职责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志愿者们日夜值守在防控点,测温、消毒,做好群众服务;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中,志愿者们走上街头,讲述红色历史;每逢节假日,在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身边,总有志愿者陪伴的身影……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一堂堂带着“泥土味”的理论宣讲,一件件办到百姓“心坎里”的实事,一场场送到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套餐……在黑龙河,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场景处处可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文章”,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厚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

黑龙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乡贤志愿服务队,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和风细雨教化,如今邻里矛盾少了、不和谐家庭少了、好逸恶劳的和无事生非的少了;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劝、带、帮”活动引领新风尚,让村民远离陈规陋习,积极加入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目前村里文艺队有100多人,且在周边村庄小有名气;党员志愿服务队不定期举办宣讲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渐渐涌现出许多老百姓自觉加入到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中来。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好人好事已蔚然成风,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这里绽放出绚烂之花。

“有人问我累不累、值不值,我说,累,但值,我是支部书记,是一名退伍军人,虽然我脱下了军装,但是军人本色不会改变,退役不褪色,肩膀上挑着担子,我得对得起群众和组织对我的信任,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刘忠孝的话语掷地有声。

忙碌与压力就这么地不期而至,源源不断的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仿佛一座座大山一一压在了刘忠孝的身上,有时觉得累了、困了,总想歇一歇,然而,永远卸不下的责任与担当,总是停不下前行的脚步!忙,欠了家庭太多,忙,对家人关怀太少。

激扬人生第二战场的青春力量——军红依旧铸丹心,大爱无疆撑起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一片蓝天

塞北寒冬,人们会在瑟瑟寒风中缩手缩脚,然而,今天在黑龙河空巢老人的世界里,却温暖如春,爱的阳光洒满了这个弱势群体的角落。

军旅生涯塑造了刘忠孝高尚的革命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虽然离开了军营30年,但是作为一名老兵依然传承着革命的优良传统。他始终关怀着身边的弱势群体,更怀揣一颗尊老、敬老、爱老、孝老之心。很多空巢老人体弱多病,他们物质上的匮乏,精神上的空虚,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助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五保户老人、伤残老人是他最大的慰籍,总是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在行动上帮着老人。

秉承“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理念,刘忠孝积极引领党总支创办了“黑龙河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按照《关于申报农村“颐养之家”项目的通知》精神,在灵丘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领下,在县乡村振兴局、武灵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该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推进村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入村走访调查,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结合“颐养之家”项目的具体要求,投资31.9万元,将本村现有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进行维修配套,达到农村颐养服务站标准不变、项目投资少的目的,最后更新升级为“黑龙河颐养之家”。用一名共产党员的真诚之心关怀、温暖着这个弱势群体的世界,为退役军人树立了榜样。

黑龙河“颐养之家”使用面积约1300平方米,有房屋16间。建设有综合服务区、文体活动室、休息室、厨房。每个休息室都有独立卫生间、电视机、饮水机、热水器,保证老人们随时都能喝到热水,24小时可以洗澡。厨房内消毒柜、留样柜、冰箱、净饮加热一体机等设施齐全,并严格落实菜品24小时留样等要求。“颐养之家”有专职工作人员,为空巢、独居、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生活照料、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在和记者谈到关于空巢老人的问题时,刘忠孝在理性的认识中充满了无奈的感慨,他说:“对于空巢老人现象问题还是要引以重视的,那些印在脸上的皱纹,那一双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既是岁月的痕迹,更是谱写人间大爱的见证,他们曾经用这双手托起一个家庭的重担,他们用这双眼睛见证了我们成长的历程,而今,老了,走不动了,两眼低垂,我们不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关爱他们吗?更用实际行动验证至理名言——‘你陪我成长,我陪你到老’。”

一面面鲜红锦旗的赠予,一次次荣誉证书的获得,一份份从心底激发出来的感慨真言,无不倾注着人民群众对刘忠孝的无限的感激。整整十年,3650天,走过了春夏秋冬,走过了严寒酷暑,“黑龙河颐养之家”的爱心善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收到了不少各方人士赠送的锦旗和荣誉证书。“楷模是人不是神,大爱无疆胜过神”;“情洒社会为人民,善行义举伸援手”;“修身律己德载物,大爱无疆善若水”……一幅幅烫金字,蕴含着无限感激之情。记者看到在黑龙河颐养之家的大厅内留言簿上这样写道:“感谢‘颐养之家’的叔叔阿姨们把曙光和希望带到了我爷爷心里,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照顾,使我爷爷在夕阳红的岁月里充满了欢乐和幸福,而且你们以榜样的力量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前行的步伐,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一个高尚的人去感恩国家奉献社会……”读着这样发自内心的感谢留言,“颐养之家”的爱心工作人员深感欣慰,其实每一次帮助就是一次爱心无限的传递。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多少人曾爱你……记者在一首歌曲的遐想中告别了老人们,我在想,“虽然刘忠孝书记为黑龙河的老人们创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但是我们的儿女们都能像刘忠孝一样,心中充满对长辈们的无限关爱和不离不弃的责任,那么我们的社会会更加文明和谐。”

爱心帮扶是一盏明亮的灯塔,使迷茫的留守儿童找到温馨的港湾。

小小的背影,承载了太多的孤独和冷漠,需要人世间的温暖,来给予孩子心灵的弥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规模逐步扩大,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不断增加。农村“三留守”人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黑龙河村留守儿童多达42名,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管,家庭教育环节薄弱、文化素质的缺失、长期的溺爱严重的制约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照顾,不同程度的存在生活上失助、行为上失控、道德上失范、心理上失衡等问题。为了积极探索留守儿童问题,促进这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刘忠孝用爱、用情、用心给留守儿童创造了一个幸福温暖的世界。

在刘忠孝亲力亲为和武灵镇党委的关怀下,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他和村两委共同努力建设了“黑龙河村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175平米的住宿、餐饮场所,并配套了教室、体育活动等场所,使42名留守儿童在温馨的环境中安心的学习、快乐的生活,追逐童年金色的梦想。

留守儿童之家配置了电视、电脑、电话、图书、视力测试仪、DVD、投影仪等设备,定时开放学校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图书阅览室。充分营造书香家园,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和阅读习惯,让他们多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使孩子们懂得了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以此达到“以书载道,书道育人”目的。

以网格为单位,由党支部工作人员全面准确地收集与留守儿童相关的各类信息,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信息档案。采取问卷调查、电话、短信、书信、走访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监护人进行问卷收集反馈信息。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谈心,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向家长们发出“五个一”倡议,一周与孩子通一次电话、一个季度一封信、一年至少回家一次、一周向支部回一个电话、一个月和工作组员联系一次。从而让孩子切身感受到父母依然关注自己,消除失落感受亲情。

在一位留守儿童的日记本里记者看到这样一则日记:“刘忠孝爸爸,在你的世界里,不忍辜负几十双黑葡萄似的求知眼睛,等待着一片爱心的浇灌;你的一份辛劳耕耘,使一个留守儿童的港湾里温馨满满,播种未来金色的希望;在你的世界里,甘愿只作山峦的石阶,承受着我们攀登的脚步,一如既往地奉献在留守儿童的世界里……”

黑龙河村先后获得“文明村”、“文明乡村”、“尊师重教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

爱心悠悠,惟有付出⼀片真情才可丰裕心的喜悦,人人多⼀份爱心,世界才会变得温情而明媚,奉献出你的爱,是心灵世界对社会对他人的最挚烈的拥抱,最深情的问候!十年如一日,刘忠孝一如既往地在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公益事业上奉献着爱心。他做事还是军人的素质,干脆爽快、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初识刘忠孝,也很暖心,你会被他炽热的真诚和无私的爱心所打动,你会对他高尚的情怀肃然起敬。刘忠孝引领黑龙河党总支助残帮扶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一幕幕情景令人动容,点点滴滴的爱心汇成大爱。他深知,一滴水融入大海将永不干涸,一棵树植入森林才能使生命长存,一名共产党员只要带领团队勇于奉献才能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弹指一挥间,十年的坚守与执着,温暖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爱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诸多善举在灵丘大地上传为美谈。

激扬人生第二战场的青春力量——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军人本色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闪光

过去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世界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1亿人摆脱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14亿人迈入全面小康生活。

2019年初春时节寒气依旧袭人,然而,在太行山脉平型关下的山西省灵丘县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农民危房改造后的新居,却是热火朝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一派祥和幸福喜庆的画卷徐徐展开……

灵丘县14项贫困县退出指标全部达标,124个贫困村、15944户41202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2019年1月,通过省级扶贫验收,2019年4月,省政府批准灵丘退出贫困县。

从2014年开始,黑龙河党总支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村之力,聚全村之智,尽锐出战,因户施策,构起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脱贫攻坚格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决战中,凝聚着党员干部同甘共苦、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的一片赤诚,全体干部发扬流汗流血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他们克服冲锋陷阵路上的重重困难和风险挑战。让党的惠民政策和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贫困群众。“一个都不能少”,是刘忠孝不改的初心,更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黑龙河脱贫攻坚总指挥,刘忠孝认为脱贫攻坚必须沉下来,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浮上去,出成绩,有实效。他以融入真情,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展现了“群众所盼、我之所思,群众所想,我之所干”,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贫困户的心中,“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已经成为常态。

黑龙河党总支强化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打造党建品牌,把党建工作深度融入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指挥机制,坚持脱贫攻坚工作每周研究、每月整改、季度验收,明确脱贫攻坚任务和责任。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总支脱贫攻坚会议,以会带训,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并明确攻坚责任和要求。同时扎实开展遍访贫困户工作。刘忠孝带领党员干部们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经济收入状况、脱贫愿望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结。

在黑龙河党总支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刘忠孝有着切身的经历和体会——

勿以事小而不为。他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走访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是这些小举措带给贫困户的变化却是惊人的,甚至能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在走访中我遇到过一位贫困户家庭,他家中孩子多,家境又特别困难,大女儿考上了大学,因为没钱,准备放弃上学外出打工。我和工作人员听后及时将雨露助学计划告知他,并教他如何申请助学贷款等。大女儿在一连串的扶持政策中,看到了成才的希望。她说:‘在黑龙河党总支教育扶贫资助和帮助下,我从大一开始就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到学校后,每年都会有贫困助学金。这样在学校里面的学费和生活就可以得到解决了。’”

勿以事艰而不为。他说:“有时候我们在深入基层到访贫困户家中看着一贫如洗和破烂的环境便被吓到了,如此的艰难困苦,哪里还有希望可言啊!认为凭一己之力根本不能帮助其脱贫,便丧失了帮扶的勇气和决心。其实这是对扶贫工作的误解,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如教育助学、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来帮扶贫困户解决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贫困户真正缺少其实不是短时间的资金,而是信息和致富的渠道。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家的各项政策,并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将各项政策传达到,以多种精准扶贫手段和方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增加他们脱贫的信心!”

勿以任重而畏缩。他说:“‘路漫漫其修远兮’,脱贫攻坚的道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多人压实责任,齐心协力,创新帮扶模式;需要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以及政策保障等各方面的保障措施;需要贫困户从心底爆发的战胜贫穷信心和勇气,各方面凝结起来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扶贫是新时期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需要一大批有党性有战斗力、号召力的党员干部克服一切困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开展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样必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拔除贫困户身上的穷根!”

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

黑龙河党总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具体要求,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重GDP为重脱贫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一系列问题夯实脱贫攻坚的最基本方法和措施。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搞好四个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助力一,服务好农村种养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广优良品种,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增值效益,培育壮大特色种养殖龙头企业向纵深推进产业化布局,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黑龙河村黑龙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从事和经营特色苗木花卉、水果蔬菜的种植及销售,特色动物饲养猪、牛、羊驴的养殖及销售,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力。

刘忠孝把合作社特色苗木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共流转土地500余亩,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种植的生产经营者和贫困户,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共同进行生产经营。种植丁香、新疆杨、油松等苗木50余亩,2013年扩大到100亩。并在地势平坦的耕地新打机井五眼,全村井灌面积发展到1000亩,年销苗木突破1千万棵。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全村的苗木种植已发展到500余亩,有25户贫困户进行了苗木种植。有地无劳力的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卖苗后按比例分成,特色苗木产业的持续发展已为贫困户提供了坚实的生活保障。2020年开始,又在全村推广有机农业技术,连续两年种植有机谷子500亩,每亩产量达900-1000斤,并注册了“龙河小金米”品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计划扩大种植面积800亩,带动贫困户36户108人。2019年,合作社实现总收入302万元,盈余22.5万元,其中可分配盈余向贫困户和社员返还17.36万元,占到了可分配盈余的66.67%,收入比当地农民高出200%。集中连片“龙河小金米”项目,年销售谷子突破140万元,贫困户和社员户均收入突破1.5万元。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唤醒贫困户从思想上拔穷根,激发他们参与脱贫的内生动力,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特色养殖业托起贫困户稳稳的幸福。

特色养殖业是脱贫攻坚的“硬抓手”,是实现稳定脱贫的主要依托。黑龙种养专业合作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坚持“精准方略、因户施策”,采取“普惠+特惠”养殖产业扶持政策,着力抓好特色养殖产业培育、发展、壮大,积极探索养殖产业扶贫发展模式。

2018年春节前夕,是黑龙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武强(化名)最高兴的一年,他家通过黑龙种养专业合作社扶贫贷款购买的母牛产了牛犊,看着茁壮成长的牛犊,武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前年我贷了第一笔扶贫贷款,养了3头牛,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增加到了9头牛,一年卖出2到3头,加上农业种植和公益性岗位的收入,一年下来,家庭总收入在7万元左右。”武强高兴地说。

武强依靠养殖业过上好日子只不过是实施特色养殖产业扶贫项目的一个缩影,像武强一样依靠特色养殖产业扶贫过上好日子的贫困户还有很多。黑龙河党总支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因户施策,精准发力,补齐特色养殖产业短板,建强产业弱项,实现了农业增效、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难题。

助力二,服务好就业扶贫,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就业原动力,多项举措抓就业扶贫见成效。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基础条件。除了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之外,绝大多数贫困户致贫的原因,还在于没有获得稳定的就业岗位可持续的收入。假若能够实现就业,找到好的工作和岗位,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就会很快实现脱贫并巩固脱贫的成效。一旦没有了收入来源,现有的脱贫基础就非常脆弱,很快就会重新陷入贫困的边缘,成为易致贫户和边缘观测户。

刘忠孝狠抓稳就业、稳岗位、稳收入“三稳”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确保贫困户、搬迁户、边缘户“三类人员”能够实现稳定就业,彻底消除贫困的“根”。对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置公益岗位,引导和吸收他们参与清洁、防火、巡逻等工作。定向招工、扶贫车间等促进转移就业,通过生产奖补、以工代赈、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就近就地就业。2018年1月初,村集体牵头办起了“龙河饭庄”,优先安排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和零收入家庭人员就业。发展绿色项目,兴办文旅产业,完善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文艺宣传队,挖掘、恢复“打霸王鞭”传统舞蹈节目,积极向县残联争取项目,在黑龙河村建起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等,在发展经济产业和公益事业的同时,充分完善贫困户就业的机制,力所能及的为贫困户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把稳就业当成最大的民生,按照“就业优先发展目标导向”“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导向”“就业投入优先导向”三个理念,高位推动就业政策稳步实施,牢牢托起贫困户稳定就业的希望。

助力三,服务好多项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计划,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各类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黑龙河党总支部全面落实社会养志、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则救,贫困户农合参合率达100%。对独居、空巢老人、孤儿、留守儿童、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走访,重点掌握困难需求、健康状况、居家安全、家庭成员监护和基本生活照料等情况,充实完善信息台账,确保特殊困难群体在静态管理期间都能得到及时照护和关爱帮扶。推出一系列“非常举措”组合拳,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

爱是无私的雪花,无论飘到哪里,都会融化;爱是石,擦燃生命之火;爱是火,点按生命之灯,带领我们走向光明,照亮彼此,温暖社会;黑龙河党总支用爱心帮扶弱势群体,用行动托起弱势群体的希望。

助力四,服务好增收,把发展产业稳定增收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刘忠孝深刻地认识到,虽然绝大多数贫困群众“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了。但从现实工作中来看,还存在农业增收带动不够、转移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还有发钱发物“一发了之”,统一入股分红“一股了之”,低保兜底“一兜了之”等现象,看起来是脱了贫,实际上并没有斩断穷根,短期帮扶一退出,很容易返贫。让贫困群众有比较稳定可靠的收入,才是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因此,要因地制宜发展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做好农民工返村就业创业工作。定向招工、扶贫车间等促进转移就业,通过生产奖补,切实增强“造血”功能。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

发展壮大脱贫产业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在武灵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黑龙河党总支多措并举发展“3+X”产业,积极探索村集体集中经营、公私联营、分散生产、“双主体”统一销售的模式,确保贫困户能获得稳定的资产性收益和持久的就业岗位。

2018年初春的季节里,黑龙河的扶贫产业龙和饭庄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喜庆中终于开门迎客了。刘忠孝介绍称,2017年秋季由集体出资建设的龙河饭庄,采取的是“双主体”运营模式,村“两委”是资产主体,监管原料采购、餐饮文化等环节,经营户是经营主体,负责日常经营、盈余分配等环节。另外,龙河饭庄在经营模式上采取“经营扶贫+购销扶贫+消费扶贫+反哺扶贫”的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参股经营,三年内租金减免,让贫困户没有资金就能当老板。

龙河饭庄在用工方面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目前已有13户贫困户在龙河饭庄务工,预计每人每年增加工资性收入24000余元。该村贫困户王晓兰告诉记者:“饭庄开业后,村里就让我来这里上班了,这样不用离村就能打工挣钱,还能有时间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此外,龙河饭庄的厨房剩菜剩饭泔水免费提供给正在发展养猪产业的贫困户刘建云。在龙河饭店的餐桌上,每桌的呼叫台上写着“精准扶贫不漏一人,在此相聚帮我村民,贫困户名单:刘某,王某”。对此,刘忠孝介绍称,每个包桌对口帮扶2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顾客消费金额的1%作为资助金,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助力黑龙河村30户贫困户脱贫……

闲置荒滩地唱响致富产业的丰收赞歌,绿色果蔬为引擎打开设施农业科技的大门,大棚蔬菜助力脱贫攻坚 绿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紧紧抓住灵丘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契机,刘忠孝迫不及待的召开了两委干部会议,重点研究探讨关于铁路桥北闲置荒滩地71亩,建设施农业种植项目的规划意见,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创新发展集体经济新模式,鼓起贫困户的钱袋子。

向武灵镇人民政府递交了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的申请,经武灵镇审核,又向县政府提出建设有机蔬菜大棚的请示报告。城建局通过用地规划审核,国土局通过用地勘验及备案,发改局给予立项。建设大棚50栋,管理房及库房各50间,房室总建筑面积1420.7平方米。

为了切实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党总支成立了临时“三讲”宣讲队伍,即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群众讲故事,与身边脱贫典型人物交流致富经验,向专家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兴产业、谋发展的内生动力。经常性邀请市、县专家在黑龙河村开展技术培训,并组织专家在大棚进行实地教授和服务,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县上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布局和先进经验,主动适应蔬菜绿色发展、产业提质增效的新形势。

黑龙河采摘园“采”出致富路。

漫长的冬日在春天的温暖里自然地退去了银装素裹、迎来山光水色、方显墨彩粉黛,沉睡了一冬的万物苏醒了……

人勤春来早,走进武灵镇黑龙河铁路桥北的特色瓜果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一片翠绿映入眼帘,西红柿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红彤彤的煞是喜人。村民们正在大棚内忙碌,一筐筐丰收的蔬菜在旁边稍等休息,很快它们将会被运往太原和大同等地。

记者在贫困户刘东方(化名)家的蔬菜大棚里,看到一个个红彤彤的西红柿长势喜人,夫妇两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据他介绍,目前种植的西红柿已经采摘了半个多月,西红柿大小匀称、味美多汁,在市场上深受欢迎。在谈到脱贫攻坚以来自家的变化,夫妇两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之前我家里老人生病,孩子上学,外出打工总是不放心,但不出门就赚不到钱,现在我们在家门口种植西红柿、黄瓜、礼品瓜等,一年的大棚产值就够我们全家开支,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了,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冬至这天在黑龙河村村民胡贵云家里,比起往常要更热闹一些。白亮亮、热腾腾、鲜香扑鼻的饺子一碗碗端上饭桌,赶走了寒意。胡贵云是一名党员,全家人在黑龙河股份经济合作社打工过上了富足生活。他介绍,自村党总支书记刘忠孝带领大家干事创业以来,乡邻们吃好穿好有活儿干,家家都住上了新房,有的还开上了小汽车。走在村里,路面整洁不见垃圾,身穿橘色衣服的环卫工成为街头一道风景。沿街是一面面文化墙,进城的公交车来来往往……现在的黑龙河村是省级卫生示范村,大家为此特别自豪……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武灵镇党委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黑龙河党总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奉献青春热血,奋力决战决胜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截止2018年,黑龙河建档立卡41户122名贫困户全部脱贫。

阅尽征程好风光,更有胜景在前头,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让绽放的笑容持续传递奋进的力量,笑容源自希望,笑容源自幸福。黑龙河贫困户一张张定格的笑脸倾诉着脱贫巨变的喜悦,拼接成脱贫攻坚路上的最美标,让黑龙河贫困户的笑脸成为新时代的中国表情,让幸福感随时弥漫于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千年梦想,今朝梦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新生活总是令人期待的,在青藏高原、在大凉山上、在怒江州深处、在西海固地区……呈现在镜头中的每一个笑颜,关乎付出,关乎收获,更关乎每个人努力向上的内心力量。每个笑容都承载着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更彰显着脱贫群众在奔小康路上越走越稳的坚定信心。

黑龙河村先后获得“灵丘县人民政府评为二〇一七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灵丘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武灵镇人民政府评为二〇一七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激扬人生第二战场的青春力量——践行老兵的使命与担当,党建引领冲锋陷阵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高地,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燕群,当杨柳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黑龙河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悠荡荡的演奏着思乡的情曲,亦如李后主的“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月照故里,淡淡乡愁在心中涟漪;古树未枯,依稀乡音仍回响于心,如诗如画的黑龙河田园乡愁等着您来思乡……

460多年的黑龙河农耕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农业文化遗产地、古村落古民居、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活动等,承载着黑龙河乡愁记忆和祖先留下来的农耕智慧,给现代人以无尽的启示和精神慰藉。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取得可喜成果,不仅留住了文化乡愁,也让乡村更具魅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黑龙河党总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生态立村、产业兴村、文化活村、文明塑村、民生暖村、党建强村、文旅富村”工作思路,立足特色产业、丰厚文化资源、丰富文物遗迹三大优势,抢抓申报山西省“塞北龙河有机社区特色小镇”创建机遇,探索“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努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着力创树乡村振兴典型模范。

党建引领文化振兴,筑牢融合发展文化之魂,传承黑龙河历史文化为农文旅融合发展造势,创新乡村振兴新载体。

一是,紧紧抓住灵丘县“建设面向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宜居宜业宜游山水特色城镇”的发展定位,倾力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区、生态涵养保护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数字产业聚集地“三区一地”有利契机,大力拓展黑龙河文化活动。通过整合资源、整合力量、整合渠道,放大文化资源集聚效应,凸显提升文化价值。每年举办“二月二”传统民俗文化节,“六月六”传统庙会,“黑龙河红色文化”旅游节,从2019年到2020年,连续两年举办了中秋节全村60岁以上老人亲情聚会等文化活动。有力推动了黑龙河文化的宣传,进一步提升了向山西省发改委申报“塞北龙河有机社区特色小镇”品牌影响力。

二是,创新黑龙河文化载体。按照“全域景区化、街道景观化、建筑景点化”目标定位,将黑龙河文化元素融入全文旅规划建设之中,整修古戏台和文化广场、文旅区域内安装各种景观太阳能路灯298盏,复古墙壁修复美化3700平方米,新建具有象征黑龙河意义的16米仿古村标一座,历史底蕴深厚、内涵丰富;音乐现代科幻喷泉一处、特色长廊两处50米;坚持近郊旅游目标定位,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投资150万元,用于建设民俗博物馆、跑马场、沙滩车场、网红秋千、网红桥等设施;村“两委”商议决定,由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将村东集体荒地硬化为4053㎡的广场,并配套雕塑8组、网红钢琴、长193米高2米的风车墙等设施;精准对接游客需求,依托“龙河旅游小镇”建设成果,由村集体出资7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龙河饭庄,为了更好的服务游客、留住游客,黑龙河计划修建民宿客栈7家,可同时接待游客100人,目前已建成1家,打造发展“新引擎”全域建设、大力投资、精心谋划,全方位把黑龙河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节点拼力打造。   

三是,以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教育活动和文艺汇演,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健全完善黑龙河村组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发挥综合文化服务站、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作用,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七一建党节等重大节庆期间,常态化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和文艺演出、全村阅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黑龙河村文艺宣传队隆重举办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活跃节日气氛,讲述近年来村里的变化,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接地气、有韵味,充满精气神的首届迎新春文艺晚会。快板《留守儿童之家》、京东大鼓《移风易俗谱新篇》、罗罗腔《夸夸时代新变化》《无愧时代的共产党人》等节目都是村民有感而发自己创作的。整场晚会,舞蹈、小品、三句半、大合唱、戏曲等19个精彩的节目轮番上场,给观众送上了丰盛的视听文艺大餐。几年以来,黑龙河村成为展示全县乡土文化的盛大舞台,罗罗腔、耍故事、霸王鞭、篝火晚会、服饰表演、健走活动等,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群众。种类繁多、内容精彩、雅俗共赏的活动,使黑龙河村成为欢乐的海洋,让全县人民大饱眼福。

四是,聚焦“党建+文创产品”树品牌。让乡村文旅融合更有意思、更有意义。乡土文创产品一方面能传承地域品牌文化,另一方面也能成为游客旅途美好回忆的载体。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做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传播东方智慧,辉映卓越人生。非遗保护项目,黑龙河村“二月二龙抬头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节,是黑龙河村建村以来的460年中每年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早已成为灵丘县吸引周边市、县人们走进乡村寻觅民俗古村落文化的重要舞台。2020年,二月二龙抬头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节”被灵丘县文旅局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乡土文创产品不仅要吸引眼球,让旅行“更有意思”,更要有长远眼光,让旅行“更有意义”。黑龙河以“农业+文化+非遗+创意”为核心,注重挖掘乡村历史积淀与现有文化资源的独特内涵,结合乡村特有的文化节事活动就地开发产品,设计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综合型旅游产品,运用产品故事讲解、旅游营销、直播带货等方式,把农特产品培育成有设计感、有情怀的品牌文创,不断增加消费者在乡村文旅中的“沉浸感”“认同感”“获得感”,努力满足人们“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愿望。

黑龙河游乐大世界夏日“清凉游” 带“热”全域旅游。

七月的黑龙河水上乐园,风光如画。在黑龙河的水上乐园旅游风景区,来自山西省内外的游客乘船纳凉、湖边踏浪,尽享夏日清凉。

从来不曾想到,黑龙河人工湖竟有着如此的美丽。远远地望去,湖水被天空映得碧蓝,衬着几座远近不同的雄伟壮观的太行山脉,恰如一颗遗落在绿色的丝绸之中的蓝宝石。一阵微风袭来,漂游来几只洁白如玉的白天鹅,平静壮阔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为这青山绿水做着点缀,远山之间饶着雾丝……

一位来自太原的游客汪凡(化名)说:“他这是第一次来红色的革命老区灵丘旅游,山老区的变化太大啦,不仅仅在平型关大捷中感悟革命的峥嵘岁月的动人场景,同时更能感受乡音、乡韵、乡情、乡愁的美丽世界,此时此刻在山西著名的民俗古村落黑龙河感受碧水连天的绝美之境,真是太富有诗情画意啦”!

为了让游客尽情体验娱乐项目的乐趣,景区先后推出冲锋陷阵跑马场、沙滩PK战车、沙地骆驼行走、雨后网红彩虹步行观光桥一座、疾驰如飞的网红七彩滑道在激流勇进中令人震撼、音乐激光喊泉一座、浪漫欧美西式马车绅士岸边游、中国传统大红轿子抬起来等娱乐项目,让游客在炎热的夏季,享受到清凉的感觉。

走进水上大世界,在彩虹滑梯上感受速度与激情,在造浪池里“随波逐流”,在水天滑道中享受失重带来的快感,在风情暖暖的鸭船中让我们荡起双桨……伴着音乐激光喊泉,游客们尽情享受浪花的冲击……

这个五一相约黑龙河,共赴一场乡村文化之旅,好吃好玩又好看!“黑龙河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太哇塞了!

腾飞黑龙河,奋进新征程,开启新纪元,喜迎建党100周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4月28日,由灵丘县武灵镇党委、镇政府主办,黑龙河村党支部、村委会承办,山西博创智达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赞助的黑龙河村首届红色乡村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融合红色文化和特色农业,集“区位优势、红色教育和特色产业”三位于一体,贯彻“发展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的理念。举办红色乡村文化旅游节,就是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整合推广黑龙河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以达到聚人流、促消费的目的。不仅注重发掘当地的文化内涵,突出民族特色,还在打造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创新。日渐完善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但改善和美化了乡村环境,也极大满足了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体验,让黑龙河全域之内处处皆风景,以红色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推动经济发展,造福于民。

本次旅游节参与商家众多,同时得到了灵丘县文化和旅游局、灵丘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众多单位的支持。副县长张秀丽出席开幕式并宣布黑龙河村红色文化旅游节启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党总支书记、武灵镇党委书记张海英,黑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峰,以及部分乡镇领导出席开幕式。

旅游节吸引了城乡周边乃至河北众多的游客到黑龙河村游玩。走进黑龙河村,处处飘扬着党旗,日用百货、各种美食琳琅满目,步行街上到处是抗日战争故事宣传画,大爷大妈们敲着欢快的锣鼓,表演着拥军秧歌。随处可见的红色文化,让游客们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也能愉快地欣赏乡土风情浓郁乡村美景。

本届红色文化旅游节从4月28日开始到5月9日结束,为期12天,每日游客达到3万多人,总人数达30万人。活动现场,游人如织、人头攒动。游客们结伴而来,品尝当地特色小吃、驻足欣赏民间艺术作品展、体验亲子采摘有农民红歌赛、合唱比赛、党员签名墙、文创产品展示以及物资交流等活动项目,在田园乡间共赴一场乡村文化之旅。在全县形成较大影响,激活了经济的发展。

“真没想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祖籍是黑龙河的王金凤(化名)说,自己很小的时候离开故土跟随父母在兰州闯荡,听说家乡要举办旅游节,带着孩子们一起回来看看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看到家乡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大家都走向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我是打心眼的欢喜,以后我会经常带家人们回来看看,给他们讲我小时候的故事”。王金凤对记者说道。

2021年,黑龙河共接待各类游客达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每年举办“二月二”传统民俗文化节、“六月六”传统庙会、红色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5万元;利用广场空地发展“地摊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7万元;通过经营龙河饭庄和民宿客栈,村集体每年可获综合收入13万……农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黑龙河村史博物馆为人们打开了一座记忆的大门,了解历史,回顾过去,跋涉今天,展望未来。

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我不知道在这⼴袤的华夏⼤地之下,究竟还埋藏着多少历史记忆的碎⽚,还隐藏着多少尘封已久的故事?  

以县为单位开办博物馆的非常平凡,然而,以一个农村举办民俗博物馆的却是寥寥无几,黑龙河创办的“村史民俗博物馆”在大同市可谓是首屈一指。

刘忠孝依托本村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引入社会资本于2019年6月,开始破土动工建设“村史民俗博物馆”,2020年1月15日占地面积285㎡的博物馆建成开馆。充分挖掘民俗和农耕文化,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主题策划,突出特色,把传统农居、作坊、农具、民间楹联、历史传说等文化符号有机融合,形成了独特乡村品牌。

一个古色古香的农家院落,琳琅满目的藏品带着深深的乡愁无声诉说着乡间往事,稼穑春秋,世代恬淡的耕织生活形成了淳朴自然的乡风文明,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留住村庄文化记忆、展示村落发展历史、旧时生产生活痕迹,承前启后为主旨,向人们展示了黑龙河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村庄风貌。

该馆展厅面积235平方米,馆内文字介绍2万余字,陈列图片、图书、展品、雕塑数量丰富,涉及历史、民俗、农材、风土人情、姓氏文化、民间信仰、教育、百工技艺、红色文化、组织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人物介绍等40多项内容。锈迹斑驳的犁耙、锄头等旧农具,使人联想到老一辈人辛勤劳作的场景;年代感十足的磨盘、草垛,见证了近几十年的时代变迁;馆内旧桌椅、老家电、缝纫机等,留下了时代的印记;一件件极具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发黄的老照片,记录了传统文化的点滴,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带着村庄前辈们的余温,承载着他们无数美好的期盼和希冀,这里成为记录历史、传承乡村文化的“博物馆”,成为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成为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纪念馆”,徜徉其中,让人体味到的是浓浓的乡情民风和老一辈人的勤劳执着。

如今,黑龙河“村史民俗博物馆”已成为当地开展民俗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是灵丘不可多得的集观赏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乡村记忆”品牌。至今接待观众10万多人次,各级领导3000多人次,黑龙河“村史民俗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更成了灵丘县乡村旅游的经济增长新亮点。

一本村志 记载历史、承载回忆、延续未来。

2021年8月16日,黑龙河村举办了《黑龙河村史民俗图志》首发仪式。这是该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作为黑龙河的村民,大家都感到特别高兴,一大早都赶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领取志书。

一本村史民俗图志,记载着历史,承载着回忆,《黑龙河村史民俗图志》的诞生,深刻的记录了黑龙河村脱胎换骨的变化。经历了灵丘历史的风云变迁,随着灵丘县“建设面向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宜居宜业宜游山水特色城镇”的发展定位,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原本的村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文化和历史被人们逐渐淡化或遗忘,甚至面临消失。因此,编修村志记下村里现在人们知道的一些人和事,为后人保存一份珍贵历史资料,便显得弥足珍贵。

志书由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作序,黑龙河党总支书记刘忠孝主编,特邀平型关智库理事长李波统稿,灵丘县科协原主席穆汉儒编审。志书共分九个部分,分别是:领导关怀、龙河春秋、龙河文化、龙河儿女、龙河农耕、龙河课子、龙河百工、龙河遗珍、龙河之春及附录。

查阅历史得知之前的村史村志,或属于古代士大夫“采风问俗”的政治行为,或属于现代知识分子“向民间去”的社会运动,或属于当代学者田野调查的“副产品”。而立足新时代,无论是村史村志编修,还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参与主体都是广大村民。因此,在编修过程中黑龙河党总支尊重村民意愿,充分展现村民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张强在序中指出,黑龙河村党总支较好地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村“两委”班子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表现身手不凡,有目共睹。作为市人大代表、班长的支部书记刘忠孝,十年来,他放下自己的生意回村建设家乡,“平静之中可见满腔热血,平凡之中有伟大的追求,平常之中彰显出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如果全县多几个这样的“领头雁”,灵丘的发展会更快更好。

虽然我们无法留住村庄渐行渐远的脚步,但至少能留下一部分文化记忆,把属于黑龙河的“根”留住。刘忠孝在首发仪式上感慨的讲解,令记者感悟到留住美丽的乡愁依然是民俗古村落任重道远的历程。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发布了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灵丘县黑龙河村、岸底村、红石塄村、龙渠沟村、落水河村入选其中。

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那一刻,当航天英雄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那一刻,每一名中华儿女都为之热血沸腾,是什么力量如此强大,让十四亿中国人民紧紧地凝聚在一起,那就是荣誉,是对祖国荣誉、民族荣誉的归属。

黑龙河党总支书记刘忠孝先后被,“灵丘县委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武灵镇人民政府评为二〇一二年度尊师重教模范个人”、“灵丘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大同市委市政府评为劳动模范”。2016年12月光荣当选“大同市人大代表”。

时间是奋斗的见证者,黑龙河是奋楫笃行的十年,聚力攻坚的十年。

如果把十年的光阴浓缩为一幅直观的画面,我们会看到一个怎样的黑龙河?

十年来,刘忠孝带领黑龙河党总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准确把握应对黄金发展期、机遇叠加期和奋力跨越期,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开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黑龙河正以稳健的步伐再出发,不断朝着让百姓更加幸福的目标努力奋进,谱写了黑龙河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有人问我累不累、值不值,我说:“累,但是值,我是党总支书记,是一名退伍军人,虽然我脱下了军装,但是军人本色不会改变,退役不褪色,肩膀上挑着担子,我得对得起群众和组织对我的信任!”

军魂依旧,一个承载黑龙河人民“幸福”的老兵,初心不改,忠诚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