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点燃美丽引擎 助力美丽乡村奔向共富

2022-11-9 10:27:43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本刊记者 金晓 特约通讯员 王信国

编者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有十分重大意义,是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浙江省奉化区大堰镇在继续做好乡村全域旅游提升文章同时,创新理念,抱团协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强村富民新路子。

点燃美丽引擎 助力美丽乡村奔向共富

大堰镇古称连山,地处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西南部,是奉化唯一的全山区镇,下辖23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户籍人口2.5万人,常住人口5700余人。辖区内崇峦多岭、茂林绵延,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孕育了石井龙潭瀑布、柏坑仰天湖景区、常照千年红豆杉古树群等一批自然景观,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中国生态魅力镇,浙江省文明镇、首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等称号。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就业、推动城乡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国民幸福感的重要力量。大堰镇紧扣农村“资源、资产、产业”三要素,因地制宜、先行先试,走出了乡村旅游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异地置业,释放“飞地经济”新活力

由于人员思想、资源禀赋、历史基础等因素,各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形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相差悬殊的状况,有个别村集体经济甚至还是一片空白的“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使很多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村级服务功能也难以发挥,不仅会影响“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宁波乡村旅游季开幕典礼

今年6月,大堰镇23个行政村联合成立宁波云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同镇直属企业宁波镇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购买奉化开发区国有公司工业厂房。根据区委农办扶持政策,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其中宁波云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600万元,即每村出资200万元,按幢为单位、以成本价购买开发区计划建造的30-1号地块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1-2幢,约16000平方米(实际面积根据成本价确定),镇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在厂房交付时补足差额部分,由开发区负责厂房建设及出租运营,大堰镇各村收取租金以提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

签订合作协议后,大堰镇预付4600万元投资款给开发区,厂房建造期间按照年化利率5%返还,作为大堰镇基础投资收益;厂房交付后,委托开发区进行开发运营,大堰镇向开发区收取固定租金收益,前五年以市场价14元/月平方计算,预计每村每年可收益约12万元,后续年份根据市场变化再确定租金标准。

“异地置业共建共享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大堰为全国提供了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和新范本。”镇党委书记王盛如是说。


强村富民,壮大集体经济新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有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逃离田间地头,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成为乡村振兴的瓶颈与短板。

引来人,留住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

“风至自灵动,策高当行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大的使命在乡村,最大的机遇也在乡村。由宁波市云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面,引进的70个共富方舱已在柏坑水库管理所地块和南溪村晒场地块开土动工,预计年底可投入生产。方舱种植红托竹荪等高收益菌菇,计划投资约500万元,委托宁波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云笈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顺源农业涉及方舱50个,其中购买30个(每个13万元,共390万元),租用20个(每个1万元,共20万元),占地面积约5亩;云笈科技涉及方舱20个,全部为租用,共200万元,占地面积约2亩。据初步测算,刨除菌包、水电、人工等成本,每个方舱每年可收入1.5万元左右,23个行政村平均每村可增收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左右。同时,安排有技术村民为方舱养护管理员,按照一个舱5000元/月的标准支付报酬,一个人可同时管理2-3个舱;菌菇采摘季节,70个方舱解决15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可帮助村民增加200万元收入。

“抱团协作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造血功能,取得了集体、企业、村民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镇党委副书记方少雄说,“片区化组团联动,推动各村抱团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向全域美蝶变、从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全域旅游,探索未来乡村新范式

近年来,大堰镇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文化和旅游产业需要以理念创新为引领,告别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乡村文旅产业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生态环境的方式反哺乡村,成为助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无论是夯实农业保供给能力,还是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有效的投入机制、多元的融资渠道、持续增长的资金规模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活水之源。一是引进首开一期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分别建设云上歌会、云上会客厅、尚书家宴、云朵里酒店、云上老街、云吧、堰夜艳3D实景秀、童玩乐园等,打造令人向往的山水旅游、乡村度假胜地,预计2024年开业运营。二是建设云上部落项目。分云上欢歌、云山田园、云山农创、云上溪居等四大板块,近期将先行启动田园和农创项目,初步建成露营休闲和农业观光基地。三是建设民宿集聚区。目前全镇已有民宿40家左右,新增签约谢界山里央田舍、意向投资幸福驿站等项目。以谢界山民宿集聚区为目标,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实现里央田舍民宿、观岑民宿和柿子红了民宿二期全面竣工,同时深化梳理谢界山民宿点位,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全力推进民宿集聚区建设。

堰夜艳3D实景秀

合着时代的脉搏,点燃美丽的引擎,迈着全域共富的旋律,聚焦业兴、村美、民富、人和,助力全域美丽、全面振兴,大堰镇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留下了溢彩流金的光辉印记。

万竹村:凝心聚力走好乡村振兴共富路

走进浙江省奉化区大堰镇万竹村,目之所及,一派趣意盎然:这里山川秀美,有良田百倾,山林万亩;这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自西向东绕村而过,四季不息;这里有平直整洁的道路,村居民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置身其中,黛绿色的青山和渺渺的青烟交相辉映,空气中飘散的,除了草木的清香,还有无处不在恬静的气息,整个村庄安静而祥和,犹如一幅美丽的“山居图”。

万竹村党委书记毛坤君(右二)带领村两委商议下阶段工作 王国保摄

万竹村依山沿溪而建,呈狭长形,自东至西,由万一、万二、万三、四堡岙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户籍人口2613人,常住人口约800人。


来料加工,乡村振兴路上的共富经

改革开放初期,万竹村乡村企业起步早、势头猛、效益好,当时经济相对发达。近年来,因生态管控要求,第二产业悉数迁出,村庄老龄化、空心化显现,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大背景下,共同富裕离不开产业支撑,山区也不例外。如何培育壮大新的富民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一直是万竹村不变的初心、接续的探索。

为了“激活”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万竹村因地制宜盘活闲置空地、厂房,引进来料加工业,实现利用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来料加工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生态环保型、灵活就业型、大众普惠型产业,在农村特殊群体的就业增收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为吸纳农村半空闲劳动力就业的“消化器”。尤其为年龄偏大、技能偏低难以外出务工的农民找到了就地转移的渠道,“不出家、不出村、每天赚上几十块”的灵活就业方式圆了大批农民的增收致富梦。

来料加工点

目前,万竹村共建立家庭来料加工点40余个,集中加工点3个,70%的产品在村民家中完成。村民根据实际生产能力,每月可获900-8000元不等的收入,每年可带来500万元的加工费,惠及全村100余名群众。集中加工点向村里租赁闲置的房屋、场地,给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闲散劳动力都有了事情做,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一举多得,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来料加工是山区的一项“美丽经济”,村民挣到了钱,企业节约了成本,较好地转化了“输血式”扶持向“造血式”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打通了村民的共富路。

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既包括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包括乡村文化文明的繁荣兴盛,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万竹村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而乡贤则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乡贤助富,心系家乡回报桑梓情

2021年秋天,万竹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宁波市3A级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式启用。来自政界、商界、学界等领域的各行各业乡贤齐聚一堂,共叙乡情友谊,共谋家乡发展。靠着“政府补一点、村里贴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短短数月,认捐“爱心基金”53.7万元,各类物资2.2万元。

“乡贤是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资源。”村党委书记毛坤君表示,“激发群体活力,引导和支持乡贤参与,充分发挥乡贤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共同富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万竹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18人,占总人口的31.4%。为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创办“夕宝”老年食堂。每日为村里70周岁以上的老人及低保户、残疾人以及独居老人等提供午餐和晚餐,每人每餐只需5元就可以吃上2菜一汤的可口饭菜,90周岁以上老人可享受免费用餐。同时,村里安排专人徐阿小每天上午10点半,下午4点半,骑带有保温仓的定制三轮车,分两趟转运到指定的取餐点,用最短时间将温度适合的饭菜送到行动不便及偏远自然村的老人手中。自老年食堂成立之日起,风雨无阻,全年无休,切实解决了乡村老人吃饭难问题的“最后一公里”。

万竹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掠影 王国保摄

“老人们的菜谱,我们都做了精心安排,每天荤菜不重样,素菜则是时令蔬菜。同时,为了让老人吃得放心、安全,厨房安装监控,切菜、洗菜、做菜,厨房卫生一目了然。并对买菜渠道、加工程序、设施设备保障能力、环境卫生等情况定期检查,务必确保食堂设施设备的采购、设置符合餐饮规范。”老年食堂负责人单增亨介绍道。此外,万竹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除了老年食堂,还设有阅览室、休闲区、休息区、医疗室、心理咨询室等,让老人享受养老教育、日托照料、心理疏导、健康饮食等“一站式”养老服务。

有史以来,“浙江慈善村”万竹村远近闻名,不仅有孝亲敬老、崇德向善的优秀文化,更有修桥、铺路、扶贫、助学的传统美德。


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2020年,万竹村被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授予“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奉化区人大党代表毛坤君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村书记”。振村先振“心”,万竹村始终以党建“红色引擎”引领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共同富裕旗帜高高飘扬。

6年前,重新修建的永安桥留下了众人捐款的美名,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永安桥始建于解放前,6孔石拱桥,每逢汛期,河水倒灌,没过堤坝,涨进村庄,漫入民居,严重影响到附近10来个自然村的日常生产生活,村民苦不堪言。那年,时值毛坤君当选万三村党支部书记。看着村民几十年来一直饱受水害之苦,一到雨季,大家忧心忡忡。他暗下决心,不管多难,一定要带领村干部,重建永安桥,解决排水通畅和出行方便问题。经多方努力,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筹资50余万元,开启河床清淤疏浚、护岸砌石,河堤修整绿化,河道拓宽改直,就这样以政府扶持、村民自筹的方式,一座2孔钢筋混泥土平桥很快建成。永安桥的拆除改建,使其增加了泄洪、引水灌溉、排涝能力,消除了防洪险点,增加了万竹溪洪水出路。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的到来恰逢天文大潮期,风、雨、潮三碰头。为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全村党员干部在党委书记毛坤君的带领下,不畏艰险,严阵以待,迎战“梅花”。以最快的速度进村入户,奋战在抗台救灾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取用最短时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最大努力减少灾情损失。永安桥又一次在暴风雨中经受住了考验。

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万竹村将党建工作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举全村之力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富新格局。

四岙村:乡村旅游绘就新时代村美民富新图景

白墙黑瓦淡墨清岚,小桥流水诗情画意,层层梯田稻浪绵延……秋意正起,来到浙江省奉化区大堰镇四岙村,恍若来到世外桃源。

四岙村坐落于大堰镇东南方向,由西畈村、蒋家山头村、赵岙村、岭下村和枫树岭村撤并而成。五村合并后的四岙村,立足村庄禀赋,油菜花节、农事丰收节、花田喜事等,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在不同的季节体验到不一样的乐趣,每逢假日,游人如织。

奉化区委书记胡永光(左二)视察四岙村精品线建设,

村党总支书记叶建华(左一)陪同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四岙村乡村旅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解题思路”,走出了从乡村观光到乡村休闲再到乡村旅居的发展之路,实现了从美丽生态到美好经济再到美满生活的精彩蝶变,描绘出从先行先富到带动后富再到共享共富的致富图景。


景区村庄,重构诗画乡村新生态

2003年,浙江省全面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此后近20年间,以“万村景区化”结出“千万工程”新硕果,将“两山理论”在浙江大地成功实践。景区村庄通过“旅游+”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乡村的环境与景观、设施与服务、产品与业态、治理与保障水平,不断丰富旅游供给、深化文化挖掘与转化、强化品牌建设与推广,“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的美丽村庄遍地开花。

去年底,宁波市第五批浙江省3A景区村庄名单出炉,四岙村榜上有名!

梯田油菜花

四岙素有“浙东小婺源”之雅称。春天里,600亩油菜花竞相开放,与苍翠的古树、潺潺的溪水、藤蔓缠绕的古桥、鸡鸣犬吠的村落融合成一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愁画卷;秋天里,稻田泛黄、田野铺金,连片的稻田翻腾起层层稻浪,阵阵稻香扑鼻而来,碧蓝的天空与金色稻田交相辉映,黄澄澄金灿灿,金黄的色彩延绵了整个秋天,也渲染了一年中最喜悦的季节。

在油菜花节的带动下,乡村旅游文化节、丰收节也相继在四岙绽放:体验秋收农事,参与田园亲子运动会、倾听稻田音乐会……四岙以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创建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逐步形成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样板。坚持走“景村一体化”发展道路,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由点及面,连片成势,将村庄建设与景点打造同规划、共发展,村在景中,景在村间,不仅为村民营造了良好生态居住环境,还带动了旅游、生态农业发展。这样的美景,留住了乡愁、留住了产业,也留下了游客。

如今,四岙村的美丽风景正成为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的一把钥匙,激活了乡村旅游经济的“一池春水”。

“现在四岙乡村风貌越变越好,我们住在村里就好像住在景区一样。”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岙村的变化是大堰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美丽乡村建设满足的是四岙人美丽生活的需要,“景村一体化”建设发挥了乡村旅游产业刺激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振兴作用。作为一种“旅游+乡村”的新业态,乡村生态游极大推动偏远山区的乡村振兴。同时,乡村旅游作为城市人群流向乡村的“高速通道”,对促进产业融合、解决农民就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具有超强的带动作用,是乡村振兴的必要途径。正是依托于丰厚的资源馈赠,四岙村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旅游+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全新构建诗画乡村,既保护了生态,繁荣了乡村,同时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丰富业态,打造村强民富新典范

后疫情时代,高品质微旅行的度假休闲旅游成为主流,乡村旅游业进入新一轮转型升级阶段。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多处提及旅游,这无疑是为乡村旅游发展打开了思路,提供了指引。

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传统村落风貌的四岙村,风光秀丽,特别适合体验田园生活,一度成为热门网红景点和游客打卡胜地。游人如潮的同时,村民收入却不见增长。村民守着“金山”过不上好日子的窘况屡见不鲜。“要利用好大自然给予的‘绿水青山’,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这句话成为四岙村党总支书记叶建华及全体党员干部的共识。

一年一度丰收节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把美丽资源变为美丽经济,是四岙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步,以农村和农业为产业根本,以“旅游+乡村”“旅游+农业”“旅游+节庆活动”等文创内容为支撑。四岙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到如今“宜居、宜游”的一方沃土,迎来了累累硕果,“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连续两年,党总支书记叶建华获“优秀村书记”称号。宝剑锋从磨砺出,四岙走上“C位”名至实归。

村落很美,但如何能将美丽资源长久化为美丽经济并转化成村级集体收入或村民个人收入?

2010年,经大堰镇牵线搭桥,四岙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流转近600亩梯田,按每亩不低于500元租赁标准,引进社会工商资本项目投资兴业。土地流转出去,每年不仅能按入股的土地亩数分到租金,到地里打工每天还能再拿工资,多的人一个月能挣到3000多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增收”。

此外,四岙村探索村合作社经营法、劳务服务创收法、盘活资产资源法、异地置业法、美丽经济转化法等“强村办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利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平台到城区购买商铺,实现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投资的保值增值;建成莼湖卫生院(异地建设)光伏发电基地,将绿色能源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联合大堰镇23个行政村,每村投资200元,共同购买奉化开发区国有公司工业厂房,完成异地置业,预计每村每年可收益约12万元;抱团投资智慧菌菇方舱,每个行政村平均可增收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左右。

以乡镇为单位整合资源资产、扶持资金的抱团合作、按比例分红等多种形式,有效破解无资源、无资产、无资金的“三无”村(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四岙村将挖掘资源潜能,探索增收新模式,争做共富典型的村级样板,共同托起乡村“共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