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三农论坛 > 正文

从桃李春风到建设美丽乡村引发的思考

2023-7-18 11:31:08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浙江省宁波市农村工作办公室 王才平

桃李春风由绿城集团打造,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远郊临安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媒体称其开创了我国83平方的小别墅之先河。2016年4月,桃李春风二期选房会,390套小别墅被争抢一空,成为业界佳话。绿城以企业对市场的敏锐,顺应人们消费需求,创新住宅产品及其社区营造理念,给当下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几点启示和思考。


美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宁波滕头馆的口号是“乡村,可以让城市更向往”。随着逆城市化的到来,城市居民向往乡村情结日益突现。

生态环境优越。农村有绿山清水,还有溪流、果园、农田,大自然赋予乡村得天独厚生态环境,成就了比城市更丰富的自然山水景观、植物群落,有更清新的空气环境。桃李春风选择在临安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那里群山环绕、谷地缓坡,有成片香樟林、百年枫香,还有生态湖泊、溪流淙淙,高于城区6倍的负氧离子含量,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新期待。便捷的交通,弥补了远郊不便,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30-40分钟的车程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更多的更乐于选择后者。

生活空间宜居。城市高度集聚,高楼大厦、高容积率给人以空间狭隘、精神压抑以及生活不便等。而桃李春风的独栋独院回院式传统建筑风格,林中有墅、墅中有园,四季景致成为乡愁记忆承载。低密度、一层为主,容积率低至0.3左右,生活起居更适老小,适应全龄化。还有同步引入带地暖、全精装、智能化设施,以现代科技提升田园墅居。更有绿城的社区营造理念、全令颐乐服务,真诚善意邻里关系,教育、医疗、社区商业等完善生活配套,强烈地吸引城市人的消费投资。

生产体验诱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空前关注。人们对市场上供应的农产品新鲜度、食品安全放心度,越来越重视。城里不少上年纪的人萌发到农村租地种菜,既能让全家享用放心食材,又能让自己回归田园,唤起当年的乡愁记忆。桃李春风顺应时代潮流,在小别墅中留出一半空间作院落,可以种水果、花木,可以种蔬菜,满足人们农业生产、田园耕作的体验。不仅自家小院,而且社区还配建农庄体验项目,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少有所学、少有所教创造条件。


美丽乡村务必创新建设理念

从绿城桃李春风的成功实践,反映出城市居民对住宅理解已不局限于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住房。农村的自然生态价值、传统农耕文明等逐步被人们发现认识,这可能是逆城市化的前奏。今后的农村,至少是其中一部分,或许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封闭的、单纯农民的集居村庄,更是城乡融合、城市人和农村人一起生活的现代社区。而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就在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农村新社区实现途径。绿城打造桃李春风实践,能给美丽乡村建设以极大的启示。

创新规划理念。随着城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美丽乡村规划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不再停留在封闭的城乡二元体制,更要为城里人来到乡村做好准备。美丽乡村规划必须突出保护自然生态和传承农耕文化,这是区别于城市的乡村特色特质、乡村基因符号。桃李春风采用聚落式独门独院、回院式建筑,粉墙黛瓦更彰显我国传统建筑风格,彻底告别了军营式、火柴盒的单调、呆板和机械,体现山水田园自然风光,突出浙派民居地方特色。美丽乡村规划必须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共享性,特别是新建农房的排水设施出水位置和标高要求。

创新建设理念。传统农村住房既是农民住舍,又是传统农业生产场舍,许多农活准备、产后处理、农产品贮存都需要在家里完成。因此在农村住房面积越大越好,前后院落也是越宽敞越方便,与节约集约用地相左。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真正从事一产的农户大幅度减少,更多的是户籍在农村而从事二三产业的非传统意义上农民。这为集中居住、节约集约用地创造了条件。桃李春风开创83平方米最小别墅,其节约集约用地做到了极致,不设地下车库,低密度、轻投入、低强度开发,注重的是与周边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相融。完全不同于当前一些地区农村建房“高、大、空”,宁可空置,也要造得又高又大。

创新管理理念。桃李春风重视“家人”(业主)才智众创、生活打磨。尊重主人、倾听主人目的是更好的服务主人。绿城从机械卖房子到选择理念志趣相同的主人,营造追求共同目标的现代新社区。从房产建设管理者那里,听到颐乐学院、家人自治、邻里互动、和谐邻里等等,桃李春风给人们带来一股清新管理理念。美丽乡村建设要让乡村成为农民创业乐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既要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更要在服务管理上求创新,在城乡互动交融,产业互动提升,安居乐业兼顾等方面,积极探索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