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乡村工作 > 正文

一座写满了革命红色记忆的阡陌大山——山西省灵丘县下关乡党委铭记历史、锤炼党性、擦亮初心本色、使命永恒

2024-1-5 12:55:09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纽带和精神的内核。它孕育了著名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不畏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用信仰和决心,写下了人类史上的壮美诗篇。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故事浴血而成,是一代代革命先烈舍生忘死谱写的英雄赞歌,也是每一位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座写满了革命红色记忆的阡陌大山

——山西省灵丘县下关乡党委铭记历史、锤炼党性、擦亮初心本色、使命永恒

本刊记者 葛东


人无魂则不立,一个人不能没有人生的脊梁。而由活生生的中国革命历史凝结而成的红色文化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灵魂中不可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寻的光。

追寻,是为了时刻铭记。“青山绿水长留身前浩气,苍松翠柏告慰逝后英灵”,许多纪念碑傲然耸立青山环绕之间。每每瞻仰那共产党人用灵魂铸造的不朽丰碑,都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经历过刻骨铭心,我们又怎能不铭记?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痛,牢记过去的伤痕与苦难,才能不重蹈历史的覆辙。享受着冰冷墓碑换来的阳光与安宁,我们又怎能不思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党员的一种党性修为,更是人性的一大美德。追寻红色记忆,感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英烈,才能珍惜现在,不断成长。那段峥嵘岁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感受、去领悟,去永远铭记。

滔滔黄河之北,巍巍太行山脉脚下,距首都不到300公里红色的革命老区山西省灵丘县下关乡,今天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山青水碧,产业兴旺,村庄秀美,百姓安居乐业。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指引,摈弃拼资源、抢速度的惯性,开启了在光辉理念指导下的光辉实践,探索出以大生态推进大扶贫、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实践路径。天蓝、地绿、水清、村美,下关乡持续将当地的山水文脉、生态农业、休闲养生有机融合,以“红、古、绿”三色构筑旅游底色,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书写红色动人、古色引人、绿色宜人的“新篇章”,助推乡村振兴。

灵丘下关乡,很“红”。

峥嵘岁月,我们无法忘记雄关漫道红旗卷西风,英勇的灵丘人民一颗红心向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英勇奋战,杀敌千余人,取得了平型关战役这一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大捷,提振了全国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心。

灵丘下关乡的底色是红色的,灵丘更是个英雄城,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聂荣臻、罗荣桓、徐海东、罗瑞卿、王震、杨成武、白求恩,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尤其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一九三八年的初冬,不满四十户人家的灵丘县杨庄村住满了八路军的伤病员,因为此地不仅有晋冀边区后方医院杨庄第一卫生所,还来了外国大夫白求恩……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红色”篇,下关乡党委书记刘兴慧和乡长周祥以此为契机,打造红色党建长廊,借助国家级“平型关大捷”教育示范基地和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将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延长和拓展产业链,催生新业态,辐射带动餐饮、民宿等经营服务,不仅能够让游客在多元化的体验中汲取思想伟力,还能让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落到实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红色旅游与田园乡村游、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有机结合,放大红色资源综合效益,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眼下的下关乡正迎来新的机遇。

走进下关乡,您将感受到千年古城的文化积淀,明代内长城,敌楼座座,峰堠林立,分隔南北,平衡着民族间的争斗,筑就了安邦的理念。下关古道横贯东西南北,沟通燕赵平原。连接云中,晋阳大地。远去的马帮驼铃声,不断述说着下关乡人民追求和平幸福的艰辛与梦想。

一座写满了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阡陌大山——跨越国界,共铸团结之魂,寻访下关乡杨庄村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

如果说,生命如花,岁月如歌,那么历史呢?历史就可以说是激荡生命、贯穿岁月、蜿蜒曲折、奔流不息的浩浩长河。

1938年,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率加美援华医疗队,携带医疗器械和药品,前来中国救死扶伤,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就是这样一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仁心仁术悬壶济世,投身抗战奉献自我的国际友人,却与灵丘县下关乡杨庄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8年11月9日,白求恩率医疗队,到达了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第一休养所所在地灵丘县下关乡杨庄村,开始了救治伤员的工作。白求恩初来杨家庄除了频繁的手术外,一有空余便四处查看病房。通过他的了解,虽然杨庄村不满40户人家,但却分散居住在两边的山坡上,尤其令人困惑的是来回都得过一条大河沟,当时他就想能不能架一座简易桥?于是他找到民兵李继栓:“能找到木板吗?每天有许多伤病员来来往往,这里应该架桥。”

李继栓闻听要架桥,便说:“有,俺去找。”

白求恩查完病房归来,见十几个年轻后生正搬石头垒桥墩,便把出诊包放在一旁,挽起袖子一起干了起来。搬得搬、抬得抬、垒得垒、架得架,干了大半天,一座简易的木桥就搭架了起来。据老年人回忆,白求恩大夫高兴得像个孩子,在桥上跺着脚来回走了好几趟,感到很结实,竖起拇指,大笑着,道了一声:“好!”

后来人们把这座桥称为友谊桥。

这个小小山沟里的四合院承载了抗日战争救死扶伤的前沿医疗哨所,临时办公室、诊疗室、手术室、紧急抢救室等,虽然简陋但医疗器械基本具备。由于是临时拼凑起的医疗室,根本就没有地儿去安置众多的病房,但是老区人民积极响应号召,杨庄村几乎每家每户住过伤员。

如今,那弥漫着硝烟和战火的年代已经远去,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倾情打造红色旅游胜地,让人们记住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今天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下关乡党委经常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了“探寻红色遗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杨庄村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白草湾烈士纪念亭等红色革命纪念教育基地,全体党员干部向革命烈士三鞠躬、默哀行礼,寄托无限哀思。全体党员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回顾了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表达向革命先烈学习,发扬优良传统,继承好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激励着他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既是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在精神上引领厚植乡村振兴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而且能在各类资源的多元化展现中推进文旅融合,在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创新中带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党委书记刘兴慧和乡长周祥认识到,“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旗在一线飘扬是为了让群众好办事、办成事,这一点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岗位都是亘古不变的,为群众办实事应当常怀同理之心、爱民之心、忠诚之心,做到以真情实意解民忧、以真抓实干纾民困。要怀揣一颗同理心,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心头事,用心用情了解群众所需,竭尽所能解决群众难题”。

下关乡认真执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规范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机制,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整体效能;实行乡领导包村、重点工作分管领导统筹、全体班子成员配合、分工不分家的工作方法。对重大问题、事项的决定,按照会议讨论、集体决定的原则,公开决策,依法办事,阳光作业。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刘兴慧经常强调:“爱民是每一名党员的基本要求,常怀爱民之心才能恪守爱民职责,才能善谋利民之事。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拥有一颗爱民之心必然是群众的暖心人、贴心人,必然能赢得民心民意。群众的事从来都不是小事,关乎政策落实、关乎保障到位,因此,我们唯有将老百姓的事铭记于心、践之于行。”

“对党忠诚是一种政治品格,更是一种政治要求,要求真心实意办实事、实实在在办好事。党旗在一线飘扬是荣耀更是警醒,警醒我们紧绷纪律之弦、筑牢自律之堤、永葆忠诚本色、担当神圣使命,这种对党忠诚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是绝不动摇的政治原则,为群众办实事不是拿群众赋予的权力、给予的资源搞贪污腐败,而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即使我们党已走过百年历程,我们依然选择忠诚、选择干净、选择担当”,刘兴慧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个写满了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阡陌大山——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初心谱写大山里的精彩世界

下关乡,曾经这座距灵丘县城60公里的革命老区仟陌大山里,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提供了天然屏障,山高路远也曾经制约老区的发展。得天独厚的区域内历史文化优势,并没有让下关乡人民享受到“拥有红色经典故事”带来的财富。相反,极不便利的交通条件、传统落后的观念、大山里闭塞的信息通讯世界,无情地“锁”住了大山里老百姓翱翔外面精彩世界的翅膀!

但是,下关乡人民群众从不怨天尤人,不等靠观望,在灵丘县委县政府、下关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顽强的老区群众发扬革命精神,几十年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主动干、主动闯,更是从没有停止过追逐便利交通的梦想。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深入进行,下关乡民生、生态、环境、交通、文化、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化程度也显著提高。尤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骨干交通的突飞猛进,“毛细血管”的不断完善,“走出去与引进来”就在方寸之间,这必将成为助推下关乡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打造改革发展升级版的攻坚利器。修路造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面貌,在绿水青山中发展旅游产业,在山坳里唱出新时代的幸福歌。

有人说,乡村是大地的花朵。下关乡大生态的改善,既有力促进了有机农业的推进,又为旅游扶贫奠定了生态底色。一个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次第绽放于这一怡人底色上。

行驶在下关乡区域内崎岖蜿蜒生态优美的山路上,顿感耳目一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乡村慢生活体验区的路域环境也越来越美。它以下关村、岗河村、中庄村、上关村、岸底村、杨庄村等区域内的“农村四好公路”为主线,将河与溪、山与谷、村与田、名胜古迹等串联,并与原生态、田园生活、生产等乡村元素有机结合起来,这里的安静夹杂着泥土、花草、树木的芬芳,沁人心脾,醉人心田。记者怀着愉悦的心情走进了自然山水美景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公路旅游环境,公路两旁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层林尽染,看着云雾升腾在山间,聆听着鸟儿争鸣、山风追赶纷飞的落叶,车窗外那湿润的空气中散发着幽幽的清香,时不时吹进车内,人们深呼吸天然氧吧的空气,顿感神清气爽,仿佛早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人充分体会到了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雄关漫道、古韵悠悠,山河竞秀多壮丽,已成了人们思古放歌,抒情游览的胜地,也是访古探幽的理想线路,更是翻看历史、追寻远古、呼吸自然的绝佳天地……

下关乡人带着一颗诗情画意的心,创造出了诗意般的美丽公路。今天,在下关古道上,人们驾车自然而然地会把车速放慢下来,对沿途路面优良、设施完善、通行顺畅、环境整洁、历史悠久的古长城文化景观等,对下关乡景色之美、风貌之魅、人文之韵、历史之久,由衷的发出感叹!

满目皆景,享受惬意的诗和远方。择一处美景,沿溪而坐,看云卷云舒,赏花开花落。这或许是每一个城市人向往的生活。

在下关乡满目绿色的阡陌大山里,在大片的紫色薰衣草花带相伴下,一个个花团锦簇的村庄呈现在记者眼前。道路两旁、院内院外、墙上墙下,各色菊花、格桑花、马鞭花姹紫嫣红竞芳菲。家家户户的小院里,瓜果飘香、蔬菜滴翠,鸡鸣、羊咩、牛哞,室内室外整洁有致。下关乡立足乡情提出“山上治本、身边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文明”的绿色战略总纲,具体实施中,按照高山远山水保林、低山丘陵经济林、河滩沟地丰产林、城市农村景观林的发展布局,将增绿与增收、造林与造景、绿化与美化、生态与和谐作为基调有机渗透和融合。一片片林网气势雄浑给人强烈的震撼,一个个景点风姿绰约宛如跳动的音符,一个个村庄掩映在树丛中,一条条公路恰似绿带蜿蜒飘逸着绿的神韵,绿色的下关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层林尽染的休闲氧吧,让人们在休闲养生流连忘返中,沉迷于“留饮忘归去,陶然入醉乡”的美好意境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位于下关乡东南部的木佛台生态旅游区是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这里自然景观丰富。炎炎夏日,游人可以在天然形成的清泉池塘康泉浴池中洗去一身疲劳;也可登上攀岩坡舒展筋骨,享受征服苍山的快意;村前谢坪河穿过,溪水淙淙,清澈见底,时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黑鹳游栖。周边的龙堂会瀑布群、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女儿沟禅庵寺等景点,与木佛台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共同构成下关乡“绿色·红色·古色”的旅游体系。

清澈见底的河面上,一只只黑鹳自由戏水,这是灵丘县特有的景观,也成为近年来灵丘县生态改善的重要标志。黑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珍禽,对水质和周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因数量稀少被誉为“鸟类大熊猫”,而灵丘被誉为“中国黑鹳之乡”。近年来,灵丘县禁用农药化肥后,河流中各类水生物数量明显增加,黑鹳数量稳中有升。

眼前的诗情画意,记者禁不住再一次自问:“这里还是革命老区大山里的下关乡吗?堪比江南的山水画卷啊!”

下关乡是一个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灵丘气候温润,水源充足,天蓝、地绿、水清、村美,是发生在革命老区大地最美的自然画卷;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全乡人民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前行,一个个项目建成落地,一个个乡村走向富裕,汇聚成了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灵丘县隆重举办第六届塞上插秧节,敲开了农民致富新的大门。

灵丘县在下关乡上关村百亩有机水稻产业园隆重举办了第六届塞上插秧节开幕式。本届插秧节以“躬耕乐‘稻’,田园长青”为主题,由中共灵丘县委、灵丘县人民政府主办,下关乡党委、乡人民政府承办,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大同市旅游集散中心、灵丘县长青村镇银行、灵丘县平型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山西蓝景田园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灵丘县富康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协办。旨在展示乡村形象,为城乡融合发展再探新路径,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农民群众在青山绿水间吃上“生态饭”,提升幸福感。

下关乡大力发展有机大白菜特色种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该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引导农民种植大白菜,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下关乡的大白菜采用有机种植方式,有机无茎,吃起来清脆,且口感甜,富含营养,食用安全健康。在下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下关乡基本上每个村都种植大白菜,尤其是上关村富康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大白菜,每500g含锶达3.08g,食之不仅美味可口,对延缓衰老、养颜也有辅助作用。目前,上关村的大白菜已获得有机认证。

下关乡让羊肉美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

盛夏杨庄,羊肉飘香。7月27日,“六月六鲜羊肉节”在灵丘县下关乡杨庄村举行,旨在唱响灵丘县大青背山羊产业养殖经,将大青背山羊养殖从“育种、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五位一体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和村民增产增收,推动下关乡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活动现场,下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周祥和灵丘县大青背山羊协会相关负责人开展了大青背山羊线上线下推荐活动。杨庄村脱贫户耿记明利用快手平台进行直播,对活动进行宣传,助力大青背山羊养殖户增收,直播吸引了一万余人次观看。开幕式结束后,百余名文化志愿者获得享用鲜羊肉的机会。大家每人捧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吃在嘴里,美了味蕾,暖了情意。

下关乡地处灵丘县南山区,与河北省阜平县接壤,面积2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08亩。乡政府距县城63公里,现辖10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户籍人口3777户9311人,常住人口2278户5543人。乡党委下设14个党支部,党员总数407名。截至2020年底,全乡1485户3934个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下关乡把一个个特色种养殖业乡村,以崭新的面貌串联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构建新型文明乡村建设的风向标,每一步都见证了开拓创新的前瞻性,以“特色农业一招鲜带动生态美环境建设、美化家园、全面优化投资环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进农、工、商一体化前进步伐为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196万元,委托灵丘县富康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了有机水稻种植项目,覆盖上关村80户169个贫困人口;2017年以来,累计投资100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在中庄村发展了100亩桃树种植项目,覆盖中庄村49户贫困户;2017年以来,累计投资200多万元,实施完成了423亩中药材种植项目,覆盖上关、西峪村61户贫困户;2018年以来,累计投资200万元,委托灵丘县亮平家庭农场实施了食用菌种植项目,覆盖下关、铁角台2个村443户1103个贫困人口。2019年以来,累计投资207万元,委托灵丘县珍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实施了木耳、中药材种植项目,覆盖下关村81户120个贫困人口。

特色农业养殖项目,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800万元,委托山西好山好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了资产收益类肉牛养殖项目,覆盖下关、白水岭、岗河、中庄、上关、岸底、杨庄、女儿沟8个村977户2570个贫困人口;2018年以来,累计投资500万元,委托灵丘县铁角山青背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了资产收益类优种羊养殖项目,覆盖西峪、六沙台、铁角台、木佛台、谢子坪、大高石6个村535户1450个贫困人口。

下关乡变的是环境、是面貌、是观念、是发展模式、是群众满满的获得感;不变的是下关乡党委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老区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念和决心,以及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勇气。

围绕“建设面向京津冀雄宜居宜业宜游山水特色城镇”的发展定位,一个景色宜人、古色引人、红色感人、绿色养人的下关乡正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书写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