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区域视点 > 正文

山西交城:凝心聚力抓改革 聚精会神谋发展

2024-12-26 9:04:36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中国新农村山西吕梁讯(李济生 王记平 王亚芳 薛志雄摄)12月25日上午,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交城县),交城县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曲《交城山》唱遍大江南北,唱出了交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城人民始终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抓改革,聚精会神谋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县委、县政府锚定“转型引领蹚出新路,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四创”战略、打造“四张”名片,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定步伐。交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大鹏在发布会上说。

据了解,交城县紧紧围绕“一区、一镇、一链”,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优“软件”,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纵深推进“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积极落实“五有套餐”,实现“区内事、区内办”,持续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做强“硬件”,完成了开发区扩区调规,柰林整村移民搬迁工程基本完成,投资3.6亿元实施开发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区承载力不断升级。目前入驻企业达到340户,其中“四上”企业93户、规上工业企业达到88户,主阵地、主引擎的作用更加凸显。围绕“增量”,三年来新建成投产硝基复合肥产业项目10个,全县硝基复合肥企业达到33户,其中规上企业21户、自营出口企业25户。今年硝基复合肥量能达到300万吨,占到全国的80%,预计全年出口创汇9.57亿元。围绕“提质”,支持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2022年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级创新型县,被认定为市级“硝基复合肥专业镇”,今年被全国氮肥行业协会授予“交城·中国钙都(硝基肥)”称号。

近三年,交城县完成传统产业技改项目20个、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7个,打造了高端玻璃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现代医药、碳基新材料、硝基新材料等产业链,培育省级“链核”企业2户、市级“链主”企业7户,锰铁合金生产综合实力全国第二、浮法玻璃产能华北第一、铸件出口全市第一,医药中间体产品占到同类型产品的70%。同时在全市率先实现氢能“制-储-用”全链条发展,抽水蓄能电站通过国家能源局核准,庞泉酒庄成为山西第二大清香型白酒酿造基地,产业含“新”量不断提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源头治”“靶向治”“系统治”,高效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省排名由2022年的后10位上升到今年的后24位。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4个乡镇实现污水集中处理,黄河中游汾河水系磁窑河交城段水质提升一期工程稳定运行,二期水污染治理及经济开发区(省级)中水回用工程开工建设,3个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施省级绿化工程5.18万亩、国土绿化22.16万亩、城乡绿化5352亩、通道绿化75公里,打造村庄公共绿地5个,全县森林覆盖率51.4%,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完成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整治行动,平川乡镇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连续五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精心扮靓“这座千年古城”,协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完成14条城市道路新改建工程和4条县乡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西、城南、城北三大集中供热工程全部完工,城区供热面积达到784万平方米。利用公共区域规划建设停车位380个,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实施东环路绿化提升、白漳河北岸绿地改造等项目,城市品质不断提升。25个村(社区)实现集中供热,实施166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造农村卫生厕所864座,滚动推进39.7公里“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天宁镇等8个单位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典型,东坡底乡“丧事简办三步走 文明乡风树新篇”入选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坚持“民生为大”,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社保、就业等40项高频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建立122个就业社保服务点,年内举办15次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139个,群众找工作、办社保更加方便,收入稳定提升。建成投用3所学校,新增学位4800个,助力“学有所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交城分院顺利搬迁入住,配套建设肿瘤楼、康复楼等项目,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医联体项目投入使用,确保“医有所靠”。卦山公园、磁窑河公园建成开放,新建卦山景区健身步道15公里、城区微景观35处,推动“乐有所往”。云梦园殡仪馆正式投用,实施4个乡级公墓、16个村级公墓建设,实现“逝有所安”。着眼群众身边的“小切口”,每年八成以上可用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三年来投资4.57亿元实施了457个巩固衔接项目,落地9个养老服务机构,建成3个综合便民市场,基本完成了22个老旧小区改造,新改建41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公办托育机构具备营运条件,实现全民免费乘坐公交,民生福祉更加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