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先锋人物 > 正文

王天涛:把实干担当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

2025-1-18 16:34:29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本刊记者 贾冕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北沟镇工业总公司党支部书记、

蓬莱区天涛农业种植家庭农场理事长王天涛

在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山东蓬莱,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在蓬莱北沟,这里宛如一座现代都市小镇,沿街商铺,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在这里,有一位备受人们赞誉的人,他就是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北沟镇工业总公司党支部书记、蓬莱区天涛农业种植家庭农场理事长王天涛。

一心为民谋发展 真抓实干结硕果

1959年出生的王天涛是土生土长的北沟二村人。1977年高中毕业后,他就在村里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1978年,他开办了天涛针织厂,专门加工生产销售羊毛衫。1986年,他创立天涛针织机械配件经营部,引领当时以针织、加工羊毛衫为主要发展方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拓宽业务区域,成为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那批人。2007年,王天涛凭借自身的能力和百姓信任,当选为北沟二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委会副主任。2011年,当选为北沟二村村委会主任;2015年,他当选为北沟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逐步实现了从商人到农村“当家人”的转变;2022年,王天涛又当选为北沟镇工业总公司党支部书记。

王天涛上任后,他感到满肩头都是老百姓沉甸甸的信任,四周都是班子成员期待的目光。他说:“我从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长大,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有着深深的感情,梦想着有朝一日村里能富起来,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今天,村里的老少爷们把我推上了这个位置,不管有多难多苦,我一定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好务,带领大伙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王天涛首先确立了一套“制度管人,按章办事”的运作机制,并与村两委班子约法四章:做事,身不能懒;平时,嘴不能馋;在位,手不能长;对民,心不能冷。他在村民大会上发出铮铮誓言:当选不是为了当官,当选意味着担责任,我一定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的期望,不辜负全村父老乡亲的信任,带领全村在致富路上努力前进,让父老乡亲的日子越过越好,让北沟二村的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变化。

王天涛牢记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讲的那句话,“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他认为,要想将村里的各项工作做好,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更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必须要当好村支书,当好“班长”。用王天涛书记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群众奔小康”。他率先带头带领大家学习理论政策、学习实用科技、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从班子建设入手,进行支部两委的工作作风、思想整顿,要求两委成员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王天涛与中国航天育种创始人之一、高级工程师徐云增合影

王天涛书记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

王天涛与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史亚军教授合影

王天涛书记认为:不讲原则就没有执行力,不讲和谐就没有凝聚力。抓好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及培训,坚持“抓党风,正村风,带民风”增强干部的创业能力,提高规范化工作水平、注重发挥党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多办事,干好事,做成事。村里的大小事让村民知情、让村民参与、接受村民监督。同时,设立公开栏,公开村务、财务。干部作风民主,工作用心,群众支持、放心,形成了融洽的干群关系。多年以来,北沟二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地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方法:一是作为书记要当好“班长”不作“家长”,“先行”而不“专行”;二是在权责上“统揽”不“包揽”,“总揽”不“独揽”;三是在决策上“善断”不“武断”,“共断”不“独断”,重要工作和决策交由村“两委”集体讨论决定;全村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党务、村务、财务管理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形成了以民主议事为主要形式的科学决策制度,以民主理财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管理制度,以政务公开为主要途径的村务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针对农村情况复杂、工作繁琐的实际,村“两委”工作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只有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才能带领好群众。村“两委”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走村入户调研、设立群众举报信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掌握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改正。

王天涛与中国科学家论坛副主席刘杰(右)、

航天育种团队总工程师王克江(左)合影

2010年,当时的村“两委”处于对村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的考虑,开发楼盘,打造北沟二村新区,建设占地30余亩的居民楼对外销售。为了回馈本村村民,特意开出了特别优惠价,既提高了村民的居住水平,也实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王天涛上任后,一直致力于提高村民的基础设施水平和生活环境,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数,体现了他的智慧担当。

王天涛以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决定依托北沟二村所居镇政府驻地独特的地理优势,积极兴办农贸市场,开发沿街商铺,增加村民们的就业率,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王天涛的提议,得到了村两委班子的一致同意,认为这是一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良好举措。在北沟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北沟农贸市场建成了。沿街兴建的门市房,一般以本村村民优先租赁,让本村村民能自己当店主,自己搞创收。王天涛集思广益,广开思路,将村集体闲置土地用于租赁,在通过引进客商的同时,不断发展村民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王天涛走的每步棋都是想把北沟二村打造得更好,让北沟二村村民生活得更好。在搭建供销平台的同时,他积极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引导村民种植优质的苹果、葡萄、樱桃、无花果等特色农产品,串起生产与销售的完整链条,提高产业的附加值。经过王天涛书记的不懈努力,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90余万元。

心系群众情谊真 真心真意办实事

王天涛书记心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记者在北沟镇采访,亲眼目睹了北沟镇的群众对王天涛书记的感激之情,而每每谈到这,王天涛书记只是淡淡地一笑道:“我当这个书记,就是要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我有责任和义务为群众服务,更有责任带领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只有用一颗真心为群众服务,才能无愧于党旗下的誓言,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号!”

“只有知民情,才能解民忧”。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以来,王天涛书记坚持走家串户,了解群众的困难和疾苦。谁家缺米,谁家少面,谁家经济困难,谁家有矛盾,群众对村里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意见,他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当村干部十几年来,王天涛书记成了群众心中“多事”的村官。他有求必应、有难必解、主动“找事”。凡是群众的难事、急事,他总是在第一线第一时间办理。

“在其位谋其职,就要做好百姓的领头人,为百姓解决困难。”这是王天涛常常自勉的一句话,他也是以此来行动的。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党员干部每年对有困难的群众进行走访帮扶,使党组织伸出的爱心之手有温度、有力度;经常对因病住院群众进行慰问看望,同时鼓励自主创业群众,并送去慰问金。王天涛希望以此来强化党员一面旗的理念,教育广大党员在工作实践中当先锋做模范。多年来,村“两委”党员在开展抢险救灾、义务修路、帮老扶困、环卫整治等工作上,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树立起良好风气。

航天黑小麦育种基地一瞥

王天涛常说,只有深入百姓,才能了解百姓。他将全村43名党员联户,每名党员分包10户群众,对每户群众做好政策法规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让难题能解决,事事有交待、有着落。群众的事不分大小,身为党员干部责任重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们以建设“实干型”党支部为目标,把党建工作同经济发展、文明创建、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形成了各项工作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为党员干部真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诚心所感动,积极支持党支部的各项工作。

逢年过节,村支部都要给那些困难户、贫困户送去救助金及食用油、米、面等生活用品,解决贫困户的燃眉之急;每年给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1000元作为奖励,使全村营造了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每年为村民发放的福利达三十多万元,村民实现“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获。”村民们说:“我们没想到的村‘两委’干部都为我们想到了,我们没做到的村‘两委’干部都为我们做到了,我们能是北沟二村的村民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王书记说干就干,敢说敢做,有这样的党支部书记,我们大家都安心,在农村还能享受到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都很知足了。”这是二村党支部委员陈守江对王天涛书记的评价。

航天358玉米育种基地一瞥

为回报家乡,王天涛个人先后为北沟幼儿园和北沟中心小学捐款数万元;他还捐款兴建蔚阳河党建示范区党群服务中心图书馆等,大力支持家乡的教育、文化事业。

王天涛心里装的是北沟二村的发展,装的是北沟二村的父老乡亲,他确实做到了舍小家顾大家!

和谐村庄,魅力无限。北沟二村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该村先后获得了“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模范村委会”、“财务管理先进集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型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王天涛书记也荣获了“优秀共产党员”、“干事创业优秀村干部”等荣誉称号。

2022年5月26日,王天涛当选为北沟镇工业总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天涛走在他熟悉的大街小巷,走在他为之奋斗过的地方,听着沿街商铺店主那爽朗的叫卖声,王天涛的心里美滋滋的,内心深处洋溢着一种自豪感。因为在王天涛的心里,群众的日子过好了,他心里才会美,他总是以群众的幸福感为自己的责任感。

高瞻远瞩 打造航天育种与航天文旅产业新地标

“中国的航天育种事业,在产业发展上、科技研发上、品种推广上,中国是世界的领跑者。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优良品种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业的有效保障是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航天育种又称‘太空育种’,作为引领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而蓬勃兴起。

1987年8月5日,我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一批农作物种子首次开启太空之旅。返回地面后,科学家发现经过太空之旅的农作物种子发生了重要的遗传变异,从而开启了航天诱变育种的科学试验。

太空是一个超级实验室,它同时具备了微重力、弱地磁、强辐射、高真空、极洁净、超低温等极端条件,这样的环境会刺激种子产生基因诱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是事关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经过‘太空遨游’后的种子经过选育种植后,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性更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历次飞行任务中,累计创制出4万余份空间诱变种质材料,育成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蔬菜等新品种460多个,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创造经济效益3600亿元以上。”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天涛结识了中国航天育种创始人之一、高级工程师徐云增。听着徐云增老先生对航天育种如数家珍般的讲解,王天涛简直入了迷。那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让王天涛心潮澎湃,他当即决定加入航天育种团队,为乡村振兴引进高科技的航天育种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实现北沟经济的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对搞活农村经济,为振兴乡村建设蹚出一条新路子。

多年来,在烟台浩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王天涛书记引进种植了航天大豆、航天黑麦、航天358号玉米等,这些航天品种不仅高产,而且还具有抗倒伏、防病虫害等特点。特别是航天黑麦,亩产可达1200斤。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岛谱尼公司和烟台大学检测:航天黑麦蛋白质高达18.6%-21%,普通小麦蛋白质一般在10%-20%以下;黑硒小麦氨基酸总值比普通小麦高85%以上,尤其是18种的氨基酸中,人体不能合成而必需的7种都远高于对照的普通白小麦,其中异亮氨酸高76%,亮氨酸高70.5%,赖氨酸高51%,苏氨酸高37%,蛋氨酸高35%。航天黑麦矿物质元素远远超出对照的白小麦,其中硒含量高出对照白小麦200%以上,磷含量高70%,钙含量高300%,锌含量高28%,铁含量高80%,钾含量高75%,维生素k含量高60%,粗纤维含量高20%等。航天黑麦营养丰富,是普通小麦无法比拟的。航天黑小麦经过深加工后,生产成航天黑麦面粉、花饽饽、面条,航天黑麦水饺,航天黑麦桃酥,航天黑麦月饼等。对种植的航天丹参也进行了深加工,加工成丹参酒、丹参茶等,这些优质航天产品的推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在蓬莱区北沟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烟台浩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德泉的帮助下,烟台市蓬莱区天涛农业种植家庭农场于2023年11月24日正式成立。王天涛书记受邀参加了由中国航天基金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合举办的《北京首届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交流会》。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中国航天育种创始人徐云增等做了精彩的发言。2024年10月25日,烟台市蓬莱区天涛农业种植家庭农场种植的航天黑小麦,经深加工生产的面条和面粉,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波涛牌”商标。

为加快航天育种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普及航天知识,进一步提升航天育种产业化联盟的整体实力,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普教育展览中心对联盟内有条件的航天育种基地联合打造航天科普馆项目,开展了可行性前期考察调研。烟台市蓬莱区天涛农业种植家庭农场位于蓬莱区北沟镇,距离蓬莱阁景区15公里、龙口南山景区25公里,旅游季节常有大批游客途经此地,在这里开展乡村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近年来,王天涛书记在这里已陆续投资了200多万元,在航天育种基地农田旁建有航天育种产品展示厅、航天育种实验厅、仓储厅、餐厅、水房和室外小型航天科普园,另外还建有2000多平方米的种子晾晒场地等设施。

2023年6月12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普教育展览中心王冰副主任、鞠维香顾问,山东航天育种研发创始人烟台浩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徐云增董事长、曲德泉总经理等,对烟台市蓬莱区天涛农业种植家庭农场联合打造航天科普馆项目,进行了第二次考察。考察专家对此进行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里是航天育种产业化联盟现有的重要的航天育种基地,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和打造航天育种产业与航天文旅、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条件和美好愿景。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普教育展览中心,依托中国航天的高科技技术,推进航天育种产业化发展,对接地方政府的规划并确定投资主题。宣传航天育种成果,弘扬航天精神,推动航天育种与航天文旅相结合的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落地,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

诗人艾青在他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王天涛书记正是怀着对自己家乡父老乡亲和对这方故土深深的爱,才让他象一头拓荒牛一样默默地耕耘,将他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天涛书记在“航天育种+航天文旅”发展模式的新征程上坚定前行!王天涛书记正用他那双永不停歇的大手,描绘着北沟的宏伟蓝图……一个集航天育种与航天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航天科普馆正向我们走来,航天精神将在这里传承,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将在这里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