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区域视点 > 正文

“长三角紫云英产业研究院” 运行启动仪式在芜湖举行

2025-2-17 9:37:28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叶斌

安徽省芜湖市为发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对南陵紫云英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引领作用,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和南陵县人民政府在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建设“长三角紫云英产业研究院”。日前,“长三角紫云英产业研究院” 运行启动仪式,在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举行。

2022年1月,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与南陵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研究院合作建设协议,经过三年建设,研究院及配套恒温库主体已于2024年正式落成,并计划于2025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南陵县人民政府、研究院依托龙头企业多方协同,推进政企研合作,更好的发挥研究院支撑南陵县紫云英产业发展提速增效,引领长三角绿肥资源技术发展,特开展此次启动仪式活动。

研究院承建和依托单位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长三角紫云英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汪根火在会上发言,他说:

紫云英作为一种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特色作物,在南陵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和利用基础,形成了“一稻一红花”的种植模式,铸就了“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历史辉煌。今天,我们建设长三角紫云英产业研究院,旨在通过搭建这样一个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和高校院所的科技研发力量,整合优势资源,突破紫云英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为南陵紫云英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发挥引领作用。

2022年初,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与南陵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长三角紫云英产业研究院”的协议,确定由我公司承建并负责日常运行工作。研究院于2022年7月正式破土动工,经过近三年的建设,研究院及种子库主体于2024年正式落成。建成后的研究院总建筑面积为5380平方米,配套建成恒温库1818平方米,总投资2000多万元。今天,研究院在院长曹卫东首席科学家的带领下,主要开展下列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发展根基。我们会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完善研究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研发工作的实际需求,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从高精度的分析检测仪器,到智能化的实验设备,我们将全力打造一流的科研环境,为紫云英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加强协作,汇聚创新力量。不断深化与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和高校院所的合作,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方向。我们将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进行项目研发,共同攻克技术难题。通过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汇聚各方智慧,推动紫云英产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三是强化服务,提高种植技术。为提升紫云英产业整体水平,我们会强化技术服务职能,开展技术人员和农户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专业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为技术人员传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针对农户,我们将开展通俗易懂的种植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他们科学种植紫云英和水稻等农作物,提高种植效益,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四是育种创新,赋能品牌发展。我们将集中科研力量,开展紫云英育种创新工作。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更适合本地生长、肥效更高、适应性更强的紫云英品种与优质高产、多抗的“南陵大米”当家品种,为创立“南陵大米”品牌解决源头的品种问题,实现紫云英产业与南陵大米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是争创一流,引领产业集群发展。争创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国家级紫云英产业集群,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按照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标准,完善研究院的科研管理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机制。通过打造产业集群,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的规模效应和市场影响力,引领长三角地区紫云英产业高质量发展。

体系与高校院所主要参会人员: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紫云英产业研究院院长曹卫东;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飞;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江幸福;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吴惠昌;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程永强;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研究室、生地绿肥熟化技术岗位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王建红;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种子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春增;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皖江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武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郑春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研究员赵海滨;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王鹏;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学院院长徐礼英;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周国朋;池州池京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清;福建省农科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华;池州池京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龙生;福建省农科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管部经理赵新民;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韩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容燕等。

建立长三角紫云英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依靠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的研发力量,整合全国绿肥产业优质创新资源,以研究解决区域紫云英产业发展难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为重点,组织开展产业技术研究、协同攻关、创新机制、共享发展,为南陵县紫云英产业发展提速增效。打造引领全国绿肥产业发展的重点示范县和长三角紫云英产业技术联盟,搭建长三角农业绿肥资源共享平台,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研究院将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对接联络制度,整合政企研各方的政策、成果、人才及科技服务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集中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重点在优质品种选育、大健康农业、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绿色生产技术、智慧农业、现代农机装备、耕地改良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打造特色模式。围绕南陵县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助推南陵县建成链条清晰、业态丰富的紫云英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努力构建紫云英为特色的乡村振兴“南陵模式”。

开展咨询服务。动态分析南陵紫云英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为域内企业及用户开展紫云英产业全链条技术提炼与全方位技术咨询,协助人才培养和域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申报项目、品牌建设等工作。

创新产业技术。“一事一议”,立项研发紫云英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紫云英高产增效、轻简化生产、无人化管理、功能性产品等产业限制瓶颈,形成“紫云英+水稻”“紫云英+蔬菜”“紫云英+蜂蜜”“紫云英+药材”等系列产业技术、产品并示范应用。根据南陵县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利用南陵县人才政策,申请设立各个研究方向的农业专家工作室。

助力产业兴旺。全力服务南陵紫云英种业做大做强,建立长三角紫云英技术联盟和全国紫云英优质品种核心基地;协助设立国家级示范基地、国家认定的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县、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建设国家级紫云英储运交易中心和紫云英产业集群。

会议还颁发了院长、副院长聘书,新聘任的研究院院长曹卫东在会长讲话,芜湖市、南陵县及弋江镇有关领导也参加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