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风雨历程,使我深深感悟到:心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一心一意为村民造福,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当村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帮助解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只有心里想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入党时的誓言,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多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本刊记者 贾冕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构建全党的大宣传格局,配合中宣部、央视开展的大型主题活动《寻找最美村官》,记者一行来到山东省莱州市,在市有关部门领导的指引下,采访了土山镇潘家村。
这是一个传奇的村子。走进潘家村,只见一排排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一幢幢独门独院居民楼错落有致,一条条马路宽敞整洁,绿荫环抱中的优美环境、样式齐全的健身器材、古雅、简洁、富丽的别墅小楼抢人眼球……这哪是农村呀,简直就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近年来,潘家村年实现经济收入达28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7987元,闻名遐迩的企业环日集团年销售额达28.2亿元,纳税9400多万元。
艰苦创业 走出兴办工业富民之路
“人活着就应该为民众做些有益的事”,这是潘书昌在南京军区某部服役时常挂在嘴边的话。那时,潘书昌从贫困且封闭的胶东来到南方,南方人富裕的生活令他羡慕,心想有机会一定要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些事。复员后,他开动脑筋,要通过发展工副业来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最初,在发展村办企业的号召下,他发动群众搞柳条编织、种桑养蚕、办养殖场,村办企业小有成就,解决了乡亲们零花钱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有了新机遇。1984年,村里企业搞承包,他以每年6000元的高额承包费承包了资产不到3万元的马车螺丝加工厂。有了这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又贷款2万元,于当年建成了面粉厂、木器加工厂等小型企业。
20世纪90年代,潘书昌根据企业实力和国内经济形势大环境,将发展方针由强身健体、增强实力、完成初始积累调整为科学投入、滚动发展、形成规模。在钢瓶厂生产规模进入国内行业前10名,生产能力由当年3万只提高到80万只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培育新的增长点,先后建成了铜材厂、轧钢厂、石化所等10多个中、小型企业,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组建驻外分公司,1996年兼并了山东雄鹰集团。潘书昌执着地努力实现成就一番事业、为民造福的理念,不断向发展的高层次奋进。1999年,他把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确立为奋斗目标,聘请高水平外贸专业人才组建环日集团对外贸易发展部。随着国家进入世贸组织,环日集团自营进出口业务起点辉煌,2002年这个进入国际市场只有3年多的企业,出口创汇额达到2460多万美元,进入山东省重点进出口外贸企业行列,成为全国钢瓶行业生产规模、出口规模的最大。随着全球金融形势变动和欧债危机影响,大批进出口贸易公司或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纷纷“感冒”,有的甚至破产倒闭,而环日集团出口创汇额却每年都在稳步增长,2012年出口创汇近1.5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50%。
2005年,当企业界普遍为生产经营的资金链伤神时,潘书昌书记凭借其多年积累的信用优势,反向操作,果断投入,征地600亩,规划投入10个亿,年产值50个亿的全钢子午线载重轮胎、巨型工程轮胎生产厂——山东豪克国际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施工建设。当时的经济形势是:国家实行紧缩政策、市场原材料价格暴涨。恰恰是这个经济形势的“魔鬼”时段,竟成为环日集团腾飞发展的黄金时期。2010年,环日集团有了新的增长点,3.6米直径的工程轮胎开发成功。2011年环日集团产值达20亿元,规划2020年将突破100亿元。潘书昌计划利用滩涂建成9000多公亩的盐场,每年将收入百万元。
“做企业一定要与时俱进,做行业最好的、规模最大的、知名度最高的。”潘书昌说。他真的做到了。从30年前借款2万元起步,到获得外贸进出口权成为国家级企业集团,从一个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拥有资产8.5亿元、职工4000多名的全国“大二型”乡镇企业集团,许多人心目中这是潘书昌人生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点在闪耀,可在潘书昌心中,这只不过是事业宏图上一个个坐标而已。他一直在践行着“人活着就应该为民众做些有益的事”的人生观,追求的事业是村民群众的福祉。
任劳任怨 全力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诚信是一种高尚的境界,进入这种境界的人一定是无私的人、品德高尚的人。诚信经商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经商之道,但坚持做到很不容易,以致自古就有“无商不奸”一说。潘书昌一直恪守诚信为本的信条,用自己的行动打破“无商不奸”这个魔咒。
潘书昌在评价人生价值时说:“人的一生可以用两个指头来形容,一个大拇指,一个食指。你这辈子要是让人伸大拇指,就是赞扬,说明你有价值;要是让人伸食指,就是瞧不起,戳你的脊梁骨。有的人一辈子干损人利己的事,所以遭到人们伸食指;有的人一辈子做好人,做有用的人,所以得到的是人们的大拇指。”这是他著名的“二指论”。潘书昌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他选择的是大拇指!
为了企业健康发展和全体村民共同富裕,1988年潘书昌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尽快实现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工作,靠工资养家,靠股份致富。当年70%以上的村民认购了钢瓶厂股份。当时1000元的股份不仅得到了可观的分红,现在已经增值到6万多元。如今,村民都有环日集团钢瓶、铜材、轧钢、橡胶的股份,大部分家庭股份现值都在几十万元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人均住房面积达50多平方米。潘书昌为4000多职工创造了就业机会,使他们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好日子,村民们对潘书昌无不竖起大拇指!潘书昌还在政协、人大多次提交议案,并捐助资金,促成了“沙土路”、“灰土路”的拓宽和硬化。走在宽敞的硬化路上,沿线居民和过往的人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潘书昌行善积德!他创造的社会效益使莱州市及更多的人得到实惠,很多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在多年的企业经营中,潘书昌从未拖欠过职工工资,从未拖欠过金融部门贷款,他坚持原则,公私分明,乐于助人。企业规定不能借款给个人,对于确实需要帮助的,他就将自己的钱借给,他的工资相当一部分用在这种支出上。
潘书昌把做人处事规则与他的诚信观融合到企业经营中,所产生的人格魅力,凝聚力、向心力释放的能量辐射到决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塑造出了环日集团的信誉度——“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另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环日品牌。当我们把这金灿灿的奖牌视为社会对他人格操守的肯定时,他只是平静的规划着早日成为国际知名企业的时间表。在他看来,得到这些平常得像水到了100度进入沸点一样——只要你真诚地、一丝不苟地按游戏规则做你的事、做你的人!
为民谋利 群众信赖和拥护的当家人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为金钱而迷失方向,为得到金钱而不择手段,金钱对自私的人充满诱惑力。对于金钱,潘书昌的理解是:“一个人一辈子根本用不了多少钱,百年之后留着钱有什么用,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他千方百计发展经济赚钱、赚大钱,可不是为了个人拥有它,他要的是人民群众得实惠,要的是社会效益。
像环日集团这样规模的企业老板,像潘书昌书记这样社会地位的人,大多会讲一点排场,起码会提高一点生活消费水平。可是潘书昌书记出差途中照样在道边小摊上吃油条、包子,仍然在村里简陋的小铺中理发,那些高档消费场所他从来就没光顾过。然而,在公益事业上他却舍得花钱,他要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让乡亲们都过上富裕的日子。
1992年,经村两委研究决定,收回村民家庭承包经营的农田,组建了潘家村农场,先后投资100多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在烟台市率先实行农业规模经营、机械化管理,使世代务农的村民告别了繁重的农业劳动,进厂当工人,吃上了“商品粮”。
潘家村新农村建设起步早、品位高。截止2011年春,先后投入6200多万元,实施了61100多平方米的居民住宅楼建设工程,实现了水、电、暖、电话和有线电视全通,硬化了街道,美化了街区,获得“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称号。目前已经有426户村民搬进了别墅式居民楼,过上了现代小城镇的舒适生活。投资170多万元引进苦咸水淡化设备,让群众用上了方便卫生的自来水。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娱乐中心等设施。
潘家村村民现在享受的福利待遇让人羡慕:从1990年开始,退休老人每月发给10元生活补贴,1992年起增加到15元,1999年起增加到50元,并发给每人每月30斤面粉。1992年开始,村民每年应上缴的五项统筹款全部由集体承担。村集体为每个搬迁户补贴3~4万元。1993年,全村成年人全部加入社会养老保险,村集体根据投保人年龄划段,分别补助投保费33%~55%。另外,还为村民补贴电费14%、水费20%。2000年起,每年为每户补贴水暖费1000元。2011年,村民福利待遇达13项,人均福利高达3016元。
潘书昌书记胸怀宽阔,乐于助人。这些年来,他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每年都要资助镇上敬老院几万元;土山镇、沙河镇医院建门诊楼,潘家村捐给20万元;土山镇中、小学校冬季取暖,捐给锅炉水暖管件,折款60多万元;免费送给土山镇中、小学校、敬老院每年冬天的取暖煤,直到现在,并坚持每年向敬老院捐款4万元;土山镇灰土路、镇驻地大街硬化改造,捐资200万元;镇上筹建自来水公司,潘家村投入资金占49%;环日集团3600多名企业职工中,一大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有近200名残疾人……多年来,潘家村在爱心捐助、助残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中,累计捐款上百万元,潘书昌书记还当选为烟台市慈善总会名誉副会长。
潘书昌把钱看得很轻,却掌握着那么多财富,而且创造了那么多社会效益。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心胸开阔,不求占有,则谋事客观,诚实守信,因而得到更广泛的信任和支持,形成了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当人们敬佩潘书昌的时候,就会得到这个启示:无私也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源动力,而从中还会发现,潘书昌更富有的绝不仅仅是那几亿元的企业资产。
凝聚人心 建设深厚的道德传家文化
近年来,潘家村发展的步子快了,环日集团在国内国际的名气大了。有人建议潘书昌:环日新一轮发展要抓大项目、搞大投入,村企领导的精力应该放到企业长远战略谋划上。这应该说有道理。但潘书昌书记认为:环日新一轮发展不管是走小步还是跨大步,都必须一步一步走好走踏实,做到三思:思危、思变、思退。这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1998年,潘书昌在《潘家村村志》中写下这样一句话:艰苦奋斗,拼搏创业,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既要靠工业发家、农业保家,更要靠道德传家,人才兴家。
在潘家村,思想道德建设没有“淡季”“旺季”之分,而是几十年“一贯制”。近30年来,潘家村坚持以德持家、以德立企,培育出了和谐、团结、守信、敬业的良好村风民风,形成了企业上下众志成城、群策群力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有了道德传家,就不愁没有人才兴家。潘家村的发展赢就赢在不计小我、不计小利,以真心真意敬爱他人、奉献社会。潘家村不但自己对自己好,不仅在自己家里敬老人、爱父母,更没忘帮扶潘家村发展的每一位外来功臣。他们从沙河镇聘请的副总经理曲振良,放弃多年的工作岗位,到潘家村从头干起,既当师傅又当工人,为环日集团培训带起了第一批机械铸造人才;聘请的工程师李玉顺,为企业建起第一个烤漆车间,提升了环日钢瓶的外观档次;1985年,环日集团和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联营办煤气用具厂,哈飞的工程技术人员撇家舍业,千里迢迢前来指导工作;1999年,环日聘请的副总经理焦红,当年就使企业外贸出口实现了零突破。现在,环日集团已有钢瓶、空气瓶、胶垫等近20个产品进入欧美和中东地区市场……这些专家为环日的发展立下了大功。这些功臣刚到潘家村时,环日刚刚起步,正是发展最困难的时候。这些专家来到潘家村,一呆就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始终和环日一起摸爬滚打,共创事业,推进环日集团跨越发展,他们的功绩,将载入潘家村村史。
靠道德传家、凭人才兴家,正是环日集团企业做大做强的内涵,也是环日蓄势待发,谋划“百亿产业”的长远战略。近年来,环日又把引进人才的重点从单纯技术型向复合型、国际型高层次人才转变。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人身七尺躯。”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潘书昌书记几十年的无悔追求,在人生道路上,他用全部热情、激情和实际行动践行着诺言,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
有梦想的人才会仰望星空,心中有道的人才会追求美丽。潘书昌书记不仅在做一名会赚钱的企业家,更是在做一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潘书昌书记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把发展放在首位,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在事业面前,他敢于负责,求真务实;在苦乐面前,他以苦为乐,无私奉献;在金钱面前,他两袖清风,清正廉洁;在荣誉面前,他不骄不躁,奋力前行。潘书昌书记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群众,为了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潘书昌,这位党的基层干部,默默无闻地将自己的汗水挥洒在这方故土上,他在用“孺子牛”精神,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
如今,土山镇潘家村,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社会秩序安定和谐,各项事业正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收入不断增长。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潘家村社区,正昂首阔步走在城市化的大路上,无愧于当代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典范!而领头人潘书昌,正用他那永不停歇的大手在撰写环日集团新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