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德文 王志敏 摄影 王大江
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边疆,有一位自学成才的“土专家”,远近闻名,他的名字叫张富,现任二连浩特市荣兴砖厂厂长。他在乡村工作16年,是化德县“乡村先进工作者”。1987—2000年,他连续当选为二道河乡人大代表,1992—1997年当选为化德县人大代表。他勤学农业技术,带领村里干部群众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养殖业,使村民的收入大幅增加,被县、乡政府评为优秀村干部。1990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转行投身边境口岸建设,工作同样出色。他利用尾矿渣、煤灰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研制烧结出高标准、高质量、节能环保的多孔砖和框架楼填充砌块,其具有抗压强度大、墙体轻、防掘盗、无辐射等诸多优点。
1964年,张富出生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二道河乡一个贫困的山村。1981年高中没毕业就被迫回乡务农,因父亲体弱多病,过早去世,作为长子17岁的他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为了改变家庭贫穷面貌,他不断尝试用外地的种、养植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增加当地土地收入、发展养殖。这一招果然奏效。经过几年的埋头苦干,他不仅还清了父亲治病欠下的外债,也改变了家庭贫困的生活状况,村民们刮目相看,交口称赞。1986年,张富22岁,在村民大会上被推选为自然村村长。他组建了团结的领导班子,带领村民打破传统的广种薄收的种植方式,以旱粮作物为主,大胆试验种植豆类、油菜籽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并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引领村民积极发展养殖业。这使村民在保证口粮的基础上有了变卖现金的经济作物,生活面貌有所改变。他先后担任自然村村长、行政村秘书、会计等职,1991年被村民选举为行政村村委主任。在担任二道河行政村主任期间,该村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牧政策,加上多种原因促使,2000年张富到锡盟东苏旗东顺砖厂工作,入股2万元并参与砖厂管理。2006年,他看准了边境口岸二连浩特市的发展,便与别人合伙,购买了当地破产的龙兴砖厂生产经营。张富购买砖厂的资金一部分是东苏旗东顺砖厂退股的本金及利润共6万元,另一部分是由村民联户担保,从二道河乡信用社贷款计175000元,其余是靠亲朋好友筹借。
二连浩特市荣兴砖厂始建于2003年,由于土质、设备、工艺等原因,导致破产。2006年,张富与合伙人接手后,虽然辛苦生产一年,但还是由于土质、设备等原因,砖的质量上不去,倒赔50多万元。当时股东们都接受不了,纷纷要求退股。法人代表将其10股退掉了7股,并将法人代表变更为张富。2006年底,砖厂大部分股东退出,而且都是高利贷还的退股款,这对于砖厂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巨大压力压在张富肩上,可谓举步维艰。首先是保证生产资金难题困扰,其次是砖的质量难以保证,砖厂又一次濒临破产的边缘。怎么办,出路何在?好在张富有一个团结奋斗的团队,经过共同努力,且争取到部分贷款,付清了工人的工资,度过了难关。
对于砖的质量问题,张富他们总结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当地的粘土根本不能生产合格砖。具有超前意识的张富,大胆改革生产工艺,并多次和一班人研究讨论,形成一致共识,从2009年开始,以尾矿渣、热力公司煤灰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变废为宝,生产多孔烧结砖。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生产出了高标准、高质量、损耗小的节能环保多孔烧结砖。由于多孔烧结砖质量好,除了供应当地及周边地区外,还销往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得到蒙古国建筑市场的普遍认可,每年出口蒙古国占全年生产量的三分之一还多。
张富领衔的二连荣兴砖厂团队具有创新发展意识,他们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在多孔烧结砖研制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又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墙体材料烧结填充砌块,填补了当地建筑市场的空白。随着砖厂的发展,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显现。每年安排就业人员130多人,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按时交纳各种税费,每年交纳的税费额达100多万元,远远超出同行业企业。爱心奉献更是常态化。2006年是砖厂最困难时期,二连浩特市六十大庆,张富他们仍捐款3000元;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3000元;2007年、2008年周边牧民遭受雪灾,送温暖到牧民家捐块煤180吨。几年来,格苏木建文化站等公共场所,共免费送砖80000多块。建厂几年来,周边牧民用砖砖厂都是按优惠价格收费。目前,砖厂正在着手新增生产设施,计划在明年要以设备除尘的方式净化处理烧制次生烟雾,加强环境保护,而且美化、优化、绿化厂区和周边环境。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经历过磨难、曲折、坎坷的张富,却始终百折不挠,充满生活的信心,在人生道路上奋发有为、锐意前行,演绎出美轮美奂的篇章,人生焕发出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