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三农论坛 > 正文

“金融恐失症”源自“金融失血症”

2014-4-21 17:18:44
来源:中国新农村杂志网

沈建华

    近日,起因于即将“倒闭”的谣言,一些储户一度集中到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庆丰分理处支取存款。因是谣言,风波很快平息。但深究其因,从新闻媒体到权威机构,从金融主流渠道到金融监管部门,待反思之处多多。

    有说是农民金融知识普及不够,容易上谣言的当;有说是信息不对称,政府有关方面信息公开不及时,缺少防止造谣传谣的有效手段;有说是对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监管不力,农村金融秩序混乱;更多的评析和指责是,盐城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办得过多,当地农民对农村金融问题比较敏感,患上了“金融恐失症”……分析不可谓不全面,不可谓不深刻。笔者认为,是“钱荒”导致了“心慌”,农民的“金融恐失症”源自农村的“金融失血症”。

    盐城是江苏第一农业大市,高效农业总规模全省第一,是全国18个产粮超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也特别旺盛。但是,农村金融主渠道的贷款却少得可怜。盐城在全国率先试水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建设,2006年最早创办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阜宁县硕集镇,信用社加农行,当年吸收存款1.1亿元,但投放贷款只有吸储的1/6——1800万元;同一年,盐城亭湖区便仓镇3家银行机构存款余额为2.5亿元,全年涉农贷款余额只有3000万元;农业大县东台市富安镇四家银行网点,当年吸储总额11亿多元,向农村投放的贷款仅2000万元左右,是吸储的1/55。曾有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社长气愤地说:“你说他们商业银行是‘输血’的,还是‘抽血’的?”因为农村“金融失血症”严重,民间高利贷交易一度猖獗,借款月息达10%20%。

    一方面“失血”、“抽血”,一方面还“断血”。笔者与盐城市有关部门的共同调查表明,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从1998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方向实行战略性转移,从农村撤并大量网点。以试点后4年盐城各项贷款余额增长为例,从2005年末的485亿元增至2009年的1053亿元,净增568亿元,增幅达11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市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从2005年末的106.26亿元仅增加到2009年的138.35亿元,农户得到的贷款支持少得可怜。贷款难是盐城农民萌生资金互助合作的主要原因。盐城市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建设试点7年来,累计向社员投放互助金150亿元,实际引导农民增加“三农”投入300亿元,为缓解农村和农业发展中资金投入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事实和数据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中“缺血”的程度。

    事实上,由于在追逐利润过程中,相比于城市工业企业项目,农户贷款规模较小,金融企业鉴别优质客户的交易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往往对涉农贷款兴趣不大;但现有制度安排,又不利于农村民间金融对资金进行更有效的配置。这个矛盾的解决,只能寄望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创新和健康发展。

    问渠哪得“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去”。为了让农村发展经济的“方塘”里,涌来更多金融的“活水”,不让农民再为那点好不容易挣来的钱担惊受怕,不再轻信“银行倒闭”的谣言,消除农民的“金融恐失症”,看来还是先要通过加快和深化改革,治好农村的“金融失血症”,才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