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身为华人,何为中华?中华传统文化的构架又是怎么形成的?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围绕着什么而展开?这是作为今天中国人发人深省的一个课题。
“中”者,谓之公正平衡,不偏不倚。“华”者,可谓“花艳之华;五色斑斓之华;光照天下之日光月华;光耀文德,尧帝圣明之华;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我国古称华夏,《左传 定十年》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疏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中华者,居中而减少对立,公正平衡,面对繁华似锦之万事万物,光照人类高度文明之国度也。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是以“释、道、儒”三大主流文化,称道于世的“圣人文化”体系;以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而汇集成中华民族灿烂的可歌可泣的“士人文化”体系;和与主流文化并存发展的琴、棋、书、画、戏剧诗歌、中华茶礼、建筑、石雕、陶艺、紫砂、剪纸、刺绣等,不胜枚举的市井“艺人文化”体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长久的围绕着自己高度文明的社会发展主流,在不断修正自己不良的民族习惯中,不断升华和进步,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民族之林最灿烂的,有着完整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文明。
2、中华民族龙的“精神“百折不挠和精卫填海精神不屈不挠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信“龙图腾“的伟大民族,龙的图腾就是一种鹿角、牛耳、鹰眼、鳄嘴、虾须、蛇身、虎腿、鹰爪、鱼鳍等,多种动物生理特征组合的圣兽,可上游九天,深居四海。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涵盖了这个拥有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中华文化,是经过数千年的民族大融合,凝聚、包容、相互借鉴、修正、提纯,形成了以中华汉字为文化基石,而铸成了秩长浩繁的历史文化典籍。这个伟大的民族,自古就经历了对优秀舶来文化的吸纳、包容、修正、契合,形成了深厚的本民族文化底蕴。中华文化又围绕着汉语著述文化主轴的逐步完善,形成了中华民族本源的“释、道、儒”主流文化体系。中华汉字,伴随着“民族国学”为主流文化的文明推演,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发明文字及唯一应用文字的人类高度文明优秀民族。中华民族近代史中,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不屈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凝聚的精神,就是可歌可泣“龙的精神“展现。“精卫填海“相传“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名女娃。游东海而溺死,化为精卫鸟,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这就是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的中华哲学精粹,毛主席在《愚公移山》的文章里所描述的愚公精神,与精卫填海的哲学机理同出一辙,就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粹。
3、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髓“精忠报国”
中国南宋时,河南汤阴出了一位民族英雄叫岳飞。在北方强掳入侵中原的时候,率部抗击侵略,收复失地。他舍身捍卫国家的精神,来自一位伟大母亲“精忠报国”的伟大情怀。就是由于这位伟大母亲的传承,缔造了这位历代传唱的民族英雄。唐代大诗人李贺在他的《南园》诗十三首第五首诗中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也是中华男儿报国情怀的写照。前不久我为一位将军写了“精忠报国”的六尺条屏,为其写了一首藏头诗:精通兵法捍土疆,忠勇御敌护国邦。报效男儿安社稷,国家康宁赖忠良。”中华民族慷慨激昂的士人精神,是这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可靠保障。
4、精神不死浩气长存
北京玉泉山上有一尊高大的石碑,石碑是纪念北伐战争死难的烈士。碑文是昔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冯玉祥将军亲笔所书:“精神不死,浩气长存。”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犹如这块丰碑所书,犹如滔滔的长江之水,代代相传,传承不息。中华传统文化传国不息的精髓,始终孕育着炎黄子孙。在历代文人的薪火相传中继承和弘扬。
中国古人对气的解析有广义、狭义、指事的分别。有泛指呼吸在喉的自然之气。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五日谓之候,三侯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这是辩证判断症候由来变化的准确依据;古人将气解析为:阴、阳、风、雨、晦、明“六气”,是事物成因的六种自然因素;在大戴礼记中说“食之味,味之气”的味气的解析;《左传庄十年》曰:“夫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指对把握战争成败的勇气的解析;有《孟子·公孙丑上》:“吾养吾浩然之气。”塑造社会文明风气的君子浩然之气的解析。
孟老夫子讲的君子养浩然正气,就是杜绝社会贪腐的中华民族传统气概。孔夫子在《论语》的君子与小人论述中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清晰地告诉大家,具有社会文明素养的贫困君子,可以固守贫穷,不具备社会文明素养的贫困小人,就会堕落成为鸡鸣狗盗之徒。贫穷与富有不是判断人文明程度的尺度,拥有社会财富的多寡,也不是判断人之善恶的标准。
《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对孔子说:“塑造一个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横跋扈的社会怎么样呢?”孔夫子回答说:“还行吧,但是不如塑造一个安贫乐道,富贵乐善好施,创造社会和谐的文明社会。”这样理想的文明社会怎么才能塑造成功呢?孟老夫子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回答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在说:天下人都有了好的居住条件我再居住,立天下为公的正确思想,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即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间正道。取得政权,使百姓安居乐业。作为社会民众,也要成为推动社会文明的贤良君子。富贵而不骄横,贫穷而恪守文明,威武而捍卫国家,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大丈夫”社会文明之风气。孔老夫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是在说我们大家每一天,都能规避我们的不良习惯,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文明社会。
孔夫子说:“吾道以一贯之。”即所有道理只有一个,就是塑造人类社会文明——天下归仁,仁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社会文明。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就是中华民族古代社会文明的最佳典范。
孟老夫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是在说社会文明的践行者——“君子”,心存社会文明,心存社会公德,社会文明——“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中国儒家文化的儒字,就是人之所需,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文明和进步。文明就是人类精神属性的不断超越。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君子坦荡之气。
日本人没搞请楚孟老夫子所说的“仁者”,盗用和玷污社会文明的古称“仁者”,改名为“忍者”,从事超级残害人类的罪恶勾当,这样穷凶极恶的杀人组织,除了给自己种下了下地狱的因素,难道还有文明可言吗?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神
易经系词上曰“阴阳不测之谓神。”王弼注:“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形佶者也”。古人将超出常规认识的所有现象和事物称之为“神”,将事物尚未成因,潜在的驱动也叫神。所有未知世界的动态发生和潜在、秘密、从抽象的蕴集到具象的显示,由于人们看不到事物运动轨迹形成的始末,将这种非常规现象的出现,称之为神。通常人们对超出一般能力的人称之为神人;将中华民族缔造农耕文明的炎帝称之为神农;将变化巧妙者称之为神妙;将非凡的勇敢称之为神勇;将用兵不测者称之为神兵;将作战勇猛的指挥员称之为神将;将人们的情绪变化称之为神色;将艺术的精妙称之为神工;将书写、绘画精到的笔法,称之为神笔;将中华大地称之为神州。总之,中华民族历史上对杰出的、形而之上、超出常规认识的事物和现象都冠以神来形容。这并不是中华民族故意夸张和不求甚解,而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围绕人类文明的创世中,出现了尤为卓越的历史文明。中华民族有着完整历史记载的五千年文明,是这个伟大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这个伟大的民族,从文字理性的创造,到历朝历代逐渐积累形成秩长浩繁的历史文着,无不显示东方文化的魅力和理性进化的高度文明。而这种文明皆来自于灿烂文化的启迪。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思维健全行为健全。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皆来自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君子理念。中华民族自上古的全息解析世间万事万物《易经》乾卦系词中,就倡导人类发展的主流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号召全社会向社会文明的践行者——“君子”看齐,古人管它叫:“见贤思齐”,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社会文明水平的整体提高。人都有两重性,既有做人文明的一面,也存在着与生俱来动物的野蛮习性,教化就是通过文明教育度化野蛮。中国的老祖宗就特别聪明,给我们每个人都加了一个带尾巴的畜生属相。告诫炎黄子孙,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堕落成畜生。人是没有尾巴的,因此就有“夹着尾巴做人”这个警世格言。每当我们翘尾巴的时候,就是沦为畜生的时候。中华民族有一个大神叫“留神”,就是防止我们沦为畜生。老祖宗让我们自强不息,就是维护人格的尊严。每当您发火的时候,就留神看看自己的尾巴翘起来了吗?
我占用大家这么长时间,将我对中华民族精气神理解的浅见,向大家汇报到这里。祝大家万事如意!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此文为2014年6月25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暨学习习近平论中华文化座谈会上张祖光先生的发言稿,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