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新华日报》、《人民日报》、《中华英才》等媒体均作过专题报道。作品和文章多次在《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媒体刊登。荣登《中国国际航空》杂志2010年9月封面人物。
钱玉清:字林侠客 八法散圣
朱骏益
《庄子·天道》中曾立下至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这微言背后,潜藏着宏阔深邃的生命意境。从微茫到宏深,从镂心刻骨到得意忘言,从芥子之小到须弥之大,钱玉清先生用他的一点一画诠释着“书非小道”的执著信念,践行着“穷物理,助人伦”的书法道义。“不论书艺论书道,大道内美空群雄”可以说是对玉清先生书学精义的写照之言。
玉清先生以草书名世,观者往往将目光和立论投射在他“遣毫造象,天高地广”的草书艺术上。其实细细查考先生的书法取法,我们不难发现先生在数十年的书学道途上早已将胸襟气度、学养修为、秉赋阅历、审美感悟、自我心性等不同因素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宇澄阁”书学体系。这一书学体系囊括了正草隶篆行诸体,既不是固守传统的“古典式”,也不是亦步亦趋的“科班式”,而是一种师心自创又兼收并蓄的开放模式。这一模式不单在临帖取法上独具只眼,在技法萃取和美感表现上也独有解悟。在此模式的支撑下,玉清先生诸体兼善,而又互有生发,互相激扬。我想玉清先生独特的学书体系既是他书学大成的关键,也是他自立书学面目的关键。因为有了“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苦心卓识和不懈努力,玉清先生才形成了风采灿然、文质相生、清新俊逸的书法风格。先生在其自述《让“情感”裸奔》中说到:“我的多数作品都在几近迷惑、混沌和梦游式的状态下完成的……”我觉得这一种混沌茫昧的情境恰恰是最最贴合艺术创作本真的。在任性恣情、挥洒天真的“天人合一”之际,玉清先生以“字林侠客”的主体精神意念来打破传统的笔墨技巧和章法规制,努力追寻并享受着“八法散圣”般的自我解放和精神自由。
赵朴初先生在诗中曾云:“学书非小道,譬若整衣冠。出门见大宾,俨然而蔼然。浮天沧海远,情意动波澜……”在与玉清先生的交游往还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先生对于书法的诚心正意。探寻玉清先生笔墨背后深邃广袤的生命脉络,我们也不难发现他身上的的确确充溢着“字林侠客,八法散圣”般的雅量高致。诚如先生常常提及的那样,“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他在警务工作与书艺精研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在一静一动,一文一武之间享受着“身在书生壮士间”的酣畅与快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先生的书作中我们看不到当今书坛常见的“故作高深”、“哗众取宠”、“矫揉造作”甚至“自我作伪”。与之相反,先生书作中劈面而来的却是毫无保留的真情、真心、真意和真气。“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是玉清先生谨守的艺术信念,秉承这样的信念,先生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书学苑囿里逍遥徜徉,在“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书学大道上纵横驰骋。
玉清先生非常推重袁随园先生的“性灵之学”,大抵是因为他拥有一颗“绝假纯真”的赤子之心。将这颗真纯不染的心投射到翰墨世界中,它就成了表达山河岁月,表现人世风景,高扬个性神采的本源。因为拥有“字林侠客,八法散圣”的胸次气度,玉清先生身上还有一脉当代书坛紧缺的自我批评精神。有好几次,先生将自己的书作照片发给像我这样的书坛后学,请我们直抒己见,并与我们砥砺交流,这样谨严谦和的书学态度怎不让人深深感动呢。“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先生在创作之后总是将自我剖析、自我批评与自我提升作为必修的功课,我想这既是玉清先生为我们树立的书法创作态度,也是需要我们学习和传承的书法精神。
玉清先生作为园区文联副主席、书协主席始终坚持弘扬书道、传播书艺、服务民众、奖掖后辈……将书法精神洒落到园区的山川水泽和风物民情中。玉清先生用自己的书法创作和书学活动践行着“墨能琢人,人能弘道”的翰墨精神,也在“字林侠客,八法散圣”的大道上一路行吟,一路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