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书画名家 > 正文

张维忠艺术简介

2014-11-3 10:17:24
来源:中国新农村杂志网
    



禅茶一味

   

    张维忠,1968年出生,1987年入伍,空军某部政治部副主任。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空军指挥学院、空军政治学院、空军工程大学和中国文联举办的首届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导师,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舒同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获中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艺术创作一等奖、林散之奖、第十四届“群星奖”金奖和全国第四届正书展最高奖,连续5次在全军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入选中国书协“三名工程”,在第七、八、九届全国展等重大展项中获奖入展30余次。获“京华书坛青年十佳”和“敦煌百家”,被北京文联授予“繁荣首都文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被中国书协评为书法家进万家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动静相宜  雄秀古雅

——张维忠书法评谈

傅德锋

    知道张维忠先生的大名已是多年,然与之见面却在今年夏季,地点在北京陈求之美术馆。因为之前彼此都通过报刊及网络互相有所了解,所以见面后如同故交相逢,虽然聚谈时间不长,但其英武的军人装束和文质彬彬的气质、谈吐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军旅之中,多有书法才俊。张维忠即是其中之优秀者。他尽管在书法上取得了令同道刮目相看的成绩,但却表现得非常谦虚、低调,体现出一个书法家应有的良好素质。书法是笔墨之舞,更是心灵之语,黑白之间承载着作者的文化精神与思想情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古人碑帖深研细究融会贯通而能自成家数者,其笔下自会风行云起,蕴含着万千化机……
 

临《韭花帖》40X53CM

    品读张维忠的行楷书作品,平和中见豪情,飞动中见静穆,将六朝碑版的远古气息和当代书者的思想情怀巧妙结合,亦古亦今,亦今亦古,割玉剥金,碑中见帖,气象浑穆而不乏灵动,令人为之心动不已!其楷书,更多取法于《张猛龙》、《龙门二十品》等魏碑经典,审美取向上则比较侧重于体现点画精准、劲健清雅。这与他作为军人特有的人格气质是互为表里的,也是非常协调一致的。

    张维忠的行楷书作品是魏碑和行书成功结合的典范。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楷书作品已然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但是大批西晋知识分子随晋室南渡之后,北朝的书风就和南朝大异了。北朝现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和南朝士大夫所谓“风流蕴藉”的书法风格自然不一样。钟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由于晋室南渡,北魏的民间书法家们没有继承多少他们的成果,而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和南朝碑刻相比,清朝书论家刘熙载认为“南书温雅,北书雄健”;与唐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一,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张维忠长期浸淫于魏碑,打下了深厚的楷书功底。同时对历代行草书法帖逐一临摹研究,书路日广。

孝经 圣治34X45CM

    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笔的灵活自然和方圆并施。一般而言,魏碑楷书,方笔居多,重在体现点画的雄健、厚重,表达一种特有的金石气。但张维忠恰恰打破了这种既定的模式,巧妙地将《圣教序》、《书谱》和米芾行书的一些用笔方法拿来为我所用。因此,他在用笔上就平添几分灵动,在摇曳多姿中进一步丰富了魏碑楷书的笔法。而魏碑的书写性也得到了相应的强化。书写性的强化必然会使其行楷书作品显得更加富有笔墨情趣,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方圆并施,灵活应用,古朴自然,生动感人。

    二是结体雍正典雅和姿态万千。张维忠不仅在用笔上将魏碑和行书笔意相结合,而且在结体上也大胆融合,将《圣教序》、《书谱》和米芾行书的结构与魏碑互相嫁接。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张维忠在很大程度上对魏碑的理解恰恰是和这“十美”一脉相承的,他不仅从魏碑本身的结体规律上去处理每一个字的结构,而且善于借鉴经典行草书法帖的单字造型,进一步丰富和“美化”每个字的结构,使其姿态万千而不失典雅。

    当代写魏碑者,往往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刻意模仿魏碑的刀刻斧凿之痕迹,圭角特出,僵化呆板,了无生趣。一种是将魏碑过分行草化,肢解结构,夸张变形,失去了魏碑书法本应具有的那种风度和气质,与魏碑书法的本质精神相去甚远。而张维忠显然是在二者之间寻求突破,但与李松之魏体行书和而不同。

    张维忠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写出不同感觉的魏碑作品。很多以帖为主的书法人往往都是从碑刻里面寻找结字的灵感,而张维忠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仅将魏碑本身的结字特点熟练发挥,且能将《圣教序》、《书谱》、米芾行书等等的结字特点融而化之,融入的比例不同,则作品的效果也不同。或凝重、或轻灵,皆质朴无华,浑融自然。魏碑的书写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书者的个人性情也得以充分展露。

    张维忠的行草书也很见功见性,取法高古而不拘一格。从其行草书作品可以看出他的涉猎范围非常广泛,魏晋一路的、明清调的,皆有不同程度的尝试。他能在一种总体文化精神的统摄和观照之下,以魏楷为基,兼取各家,创作出各种不同感觉的作品,而在整体上又比较和谐统一,这是殊为难能可贵的。

    此外,张维忠还擅长隶书,所作雄秀典雅,古朴大气,亦颇耐人寻味。

    书法家孙过庭云: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大文豪苏东坡亦曰: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是为艺之道;也是为学之道;也是为人之道。张维忠不仅在艺术上如此,为人上亦如此。年轻人做事喜欢表现,盖年龄特点使然。书法亦是,所谓“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是也。如果张维忠不为时风所动,一以贯之,假以时日,他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位在魏碑书法上卓有成就的大家。

    其书法上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得益于他在超逸中下实际的功夫,也在于他做人上的成功。

    古今成大事业者,学问道德缺一不可。文质彬彬,谦谦君子,学养深厚,书艺出群,维忠先生可当之矣!

(作者系书法家、艺术评论家、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成员、全国各大权威书画报刊专栏作家、多家书法网站论坛总版主、学术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