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书画名家 > 正文

张明堂艺术

2019-1-21 22:31:31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独辟蹊径的“铁笔隶书”

夏霖杰

张明堂的隶书,人称“铁笔隶书”。“铁笔隶书”源自隶变,别具一格,自成一派。“铁笔隶书”无处不体现着书法艺术的形体、笔法、墨法以及意境之美。

一、独辟蹊径的“铁笔隶书”

笫一次看到张明堂先生的“铁笔隶书”,除了第一感觉这是书法之外,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时间哑口无言,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评价。只能再看,反复地观摩张明堂先生的书法作品,渐渐地,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地方——在一个字里,每笔每一划都是粗细不匀的,有的像宽阔的刀背,有的像极细的发丝;在一幅作品里,字体经常都是不统一的,有的是隶书,非常拘谨客观,有的又仿佛是甲骨文,非常形象自然;在一眼之中,永远没有整齐划一的类似电脑文字一样的标准排版,有的只是“疏可跑马,细不容针”的错落有致。看着这些奇奇怪怪的差异,本以为稍加明朗的心又一次沉入更大的困惑中,只能硬着头皮再看,还是不解先生为何如此书写,只能再回到原点,先从一笔一划开始看起,再一字一字地看,再通篇共览,终于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铁笔隶书”内涵丰富、意蕴无穷、匠心独运的书法艺术魅力。张明堂先生的书法,就是给人一种“始迷,后惊,再惑,终解”的复杂的通透感。

张明堂先生的“铁笔隶书”源自隶变的探索与实践,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大道无形


1.笔划上,“铁笔隶书”主要借鉴简牍和帛书的特点,取消八分书中的雁尾,改曲为直:第一 ,提高笔划力度,力透千钧。第二,避免重复,夸张主笔。第三,改滞重为轻灵。

2.结构上,“铁笔隶书”汲取了八分书、楷书、小篆等庄重典雅的优点,强调行端表正,规矩大方,精心营造笔划,注重轻重、大小、高低等变化,字型方正,注重变化。

曲高和寡


3.字形上,“铁笔隶书”借鉴古文字,特别是小篆以及甲骨文与金石文字的形体构成与特点:第一 ,灵活多变,形式各样。第二,相互搭配,体情达意。第三,字形巧妙,产生共鸣。

4.章法上,“铁笔隶书”主要借鉴了篆刻和国画上的一些方法:第一,主次分明,避免重复。第二,动静结合,虚实搭配。第三,法无定法,灵活多变。第四,体情达意,营造意境。第五,相互照应,构建整体。

乐水


张明堂先生的“铁笔隶书”源于传统书法,从隶变中脱胎而出。正所谓“书者,心之迹也”,从“铁笔隶书”中,我们不仅看到各种汉碑的典雅、庄重,领悟到汉简、帛书潇洒飘逸的神韵,感受到甲骨、金石文字的筋骨和意趣,更是从这一笔一划中感受到张明堂先生本人平日里的果断略定,从“蚕不重卧,燕无双飞”的主笔文字中感受到张明堂先生平时生活的条理通达,从通篇文字的气韵中体会到张明堂先生的艺术修养和让人不敢直视的文人神采。


二、“铁笔隶书”的独特魅力

从书法艺术的视觉形象审美标准上看,“铁笔隶书”的笔法娴熟,颇有力度,讲究配合而且笔画间又富于变化,的确可以看出张明堂先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匠心独运的笔法与墨法的运用;不仅如此,“铁笔隶书”的结体颇为和谐,疏密有致,风格鲜明,在张明堂先生的每一幅墨宝中都有体现;另外,观者一遍遍品读“铁笔隶书”,总是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始迷、后惊、再惑、终解的独特的节奏感中,自己渐渐通过这种节奏感,找到书写者想要刻画的韵律感,更是让人钦佩不已。

惠风和畅


从书法艺术的力度美标准上看,张明堂先生的字之所以叫“铁笔隶书”,就是因为他的字粗壮有力,如弦张力满之弓,正体现了张明堂先生书写时意念集中、心气充沛。同时就字的结体而言,“铁笔隶书”或轻盈、或厚重、或平衡、或运动,无处不包含着和谐的力度,让人看着赏心悦目,最后整篇书法作品通览下来,一股无敌的气势突然出现,一种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跃然纸上,任何屑小之徒不敢直视。

真水无香


从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上看,我觉得“铁笔隶书”已经跃及“妙品书法”与“逸品书法”的层次了。妙品说,是指书法技法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了,“铁笔隶书”的笔画基本功已然扎实,能够轻松地驾驭各种笔画,在继承前人的书法规则上,有创新,有突破,让笔画为自己即兴创作所用(而不是像一般学者书法时为笔画规矩所束缚),最终形成独具个人特色。“逸品说”,是为了体现张明堂书法的那种超出常人的书法创作,那种放纵不拘、简练通达的写意风格,是任何普通习书法者所难以做到的,“逸品”的那种自由发挥的特性,在“铁笔隶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无一不领略到张明堂先生那种超然的心境。至于“神品说”,我觉得这仍是“铁笔隶书”亟待超越的,“铁笔隶书”总是少了那么一层神秘感,什么时候大家看时不觉得是铁笔隶书,但是看后又觉得是铁笔隶,然而过些时候看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神秘感,那么张明堂教授书法就达到“神品”书法的境地了。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张明堂先生并不是那种长居陋室的隐居型书法家,他在研习“铁笔隶书”的同时,更是注重对于书法在当今社会的推广。张明堂先生现在是多所高等院校的客座书法教授,并且提出“书法是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和修养”。致力于对书法的推广,正体现了书法家在书法艺术之外的生活中令人敬佩的人性之美。

张明堂艺术

张明堂,1962年生,山东平度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书法指导教授。

精研隶书书法,书法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笔锋如刀似铁、气贯金石,被誉为“铁笔隶书”,或称“铁书”。


云腾致雨


长期致力于书法教学,2007年,应邀中央电视台直播访谈节目“教你写好字——张明堂教授在线”。2007年以来,担任中国传媒大学书法指导教授,讲授《隶变与中国书法》。2015年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中国书法艺术》。


释文: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铁笔隶书”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2013年11月,新华网、凤凰网等以《张明堂铁笔隶书:对传统隶书的革新》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对“铁笔隶书”进行专门研讨,中国传媒大学姜连起教授发表《张明堂铁笔隶书解读》的专论,将“铁笔隶书”的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铁笔隶书”汲取了简牍、帛书、金石文字和甲骨文的特质,笔划如钢似刀,蕴含着一股洞穿金石的力量。“铁笔隶书”铮铮筋骨,有一往无前之势,读来令人心生豪气。第二,“铁笔隶书”的审美志趣在典雅,其结构集古籀小篆、汉碑八分、简帛隶书等结体之长,尚法度、求隽永,字字严谨方正,通体严肃规范,堂堂正正,风度儒雅。第三,“铁笔隶书”是隶篆结合,自成一体。“铁笔隶书”巧妙的根据文字意境的需要,引篆及金石文字入隶,作品如诗如画,体情达意,增添了审美情趣。第四,“铁笔隶书”在章法布局上,灵巧飘逸,体情达理,充分展现了隶变的特点与魅力,兴之所至、境之所需,或大或小、或隶或篆、或重或轻,或高或低,皆以情境而巧妙安排,不拘一格、起伏跌宕、自然天成。


苏轼《赠刘景文》

 释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