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乡村茶馆 > 正文

说酒

2019-9-12 9:27:07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张振华

我想,自然界本来没有这种东西,不知古人怎么稀里糊涂地“发明”了这种东西,并且稀里糊涂地用了几千年,又被这种东西弄的更加稀里糊涂、五迷三道,并且迷恋日深而无力自拔,到现在仍然说不清这到底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的东西,就只能是这一种东西啦——酒。

为什么这么说呢?您想人类发明任何其它的东西,都有明确的目的,事先知道自己要做个什么,做成什么样儿,干什么用。可酒是什么样儿?有什么用?事先并不知道。如果知道酒在后世有那么大的影响,居然形成一种历史文化现象,那么发明权早被哪个帝王将相占有了。如果知道酒在后世惹出那么多的麻烦,谁也不敢发明它了。所以酒似乎不是发明的,即使杜康是第一个造酒的人,他也是稀里糊涂地碰巧弄出来的。

为什么直到今天人们仍然说不清它的功过是非呢?您想,从人类的立场判断,世间万物,大体有个基本属性。或好或坏,或善或恶,或功或过。只有酒最令人不可思议。集好坏于一体,变喜怒于三杯;融善恶于同壶,化悲欢于共盏。

君不见喜事喝酒,丧事也喝酒;高兴喝酒,烦恼也喝酒;庆生贺寿,以酒祝福;悼亡祭祖,酹酒追思;亲朋相逢,置酒高会;劳燕分飞,举酒惜别;李白斗酒,诗思泉涌;蒋干三杯,智拙计穷;商纣王喝酒,身死国灭;汉高祖喝酒,豪唱大风;诸葛亮借酒,甄别人才;孙二娘敬酒,害命谋财;关云长喝酒,先斩华雄;张翼德喝酒,终丧性命;武二郎喝酒,景阳冈上打虎;蒋门神喝酒,快活林里遭殃;懦夫喝酒壮胆,莽汉喝酒闯祸;勇士上战场,喝酒壮行;罪犯赴刑场,喝酒“上路”。

最奇怪的是,大凡至爱亲朋,才能欢聚一堂,“无酒不成席”,一定要以酒传情,饮酒助兴。可喝起来就不一样了。酒能令大家忽而情深似海,忽而视同寇仇;忽而亲密无间,忽而反唇相讥;忽而相对豪饮,几如甘露;忽而涓滴必较,仿佛毒汁。以防身惜命的心理保护自己,以幸灾乐祸的心态灌醉别人。你说酒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总之,好事有酒,坏事也有酒;成事是酒,败事也是酒;可爱是酒,可恨也是酒;可亲是酒,可怕也是酒。对酒的这种“多重性格”,诗人艾青的描写最为生动:

她是可爱的——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

她是欢乐的精灵——哪儿有喜庆,就有她的光临;

她真是会逗——能让你说真话、掏出你的心;

她会使你——忘掉痛苦,喜气盈盈!

喝吧,为了胜利!

喝吧,为了友谊!

喝吧,为了爱情!

你可要当心——在你高兴的时候,她会偷走你的理性!

不要以为她是水——能扑灭你的烦忧;

她是倒在火上的油——会使聪明的更聪明,会使愚蠢的更愚蠢。

可见世间万物,至奇至怪至神至妙莫如酒。其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物性,简直包孕了宇宙的根本法则,蕴含了矛盾的转化规律。

正因为酒有如此广泛殊异的用途,有如此奇怪神妙的魔力,所以酒问世以来人们就再也离不开它,同时又有一些人总企图远离它,甚至戒掉它,禁绝它。

早在西周,就有了我国最早的戒酒令——《酒诰》;三国时蜀汉刘备曾因旱情下令禁止酿酒。当时官吏发现一户百姓家里存有酿酒的器具,准备给予处罚。有人劝刘备说,只有器具,并未造酒,不应抓人,刘备不听。一日谋士简雍与刘备出游,路上看见一对男女,他对刘备说,他们是通奸犯,快抓起来。刘备感到奇怪,说人家男女正常走路,你凭什么说他们通奸?那大臣说,他们身上有“作案工具”!刘备大笑,随即下令不要处罚有酿具的百姓了。

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曾经写过一篇《酒德颂》,说除了喝酒是他的事,其它什么都不知道,是历史上最出名的酒鬼。一次喝病了,妻子乘机流泪相劝,他似乎受了感动,表示不再喝了,让妻子弄点酒肉,要在神前发誓戒酒。待酒菜摆好,他对神龛起誓道:“天生刘伶,以酒为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如风卷残云般把酒肉送到肚子里去了。

大诗人李白也是个著名的酒鬼。他的《将进酒》和《花间独酌·其一》人们比较熟悉,但作为酒鬼的标志,却是大家不太熟悉的《花间独酌·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圣贤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在李白看来,喝酒理由之充分,简直就是天经地义!喝酒感觉之美妙,简直就是飘飘欲仙!

并且这种妙境只可酒鬼们独享,千万不要告诉那些不喝酒的人。你看为他戴上酒鬼的帽子不冤吧?你说和这类酒鬼谈什么戒酒,不是与虎谋皮吗?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鉴于国民酗酒滋事,曾颁发总统令禁酒。我们许多年来也反复强调反对大吃大喝,直到近年才总算见了成效。越禁越难禁,越不让喝越喝,这恐怕也是酒的另一种魔力作用。

喝酒有时很有滋味,有时又很没滋味。据《笑林广记·酒品》:“人事皆有品,唯酒品不一。花间月下,曲水流觞,一杯轻醉,酒入诗肠,此之谓儒饮,如雅人蕴藉一般;二三良友,月夕花晨,名姝四座,低唱浅斟,此之谓仙饮,如瑶池醉月一般。”大体上好像前几年的“三陪”,怪不得一些仁兄趋之若鹜,想来是有滋味的。

往下可就没滋味了:“礼席丰筵,繁文缛节,终日拘挛,惟恐僭越,此之谓囚饮,如拘禁罪囚一般;冠袍带履,坐分昭穆,让箸举杯,纳身轨物,此之谓葬饮,如衣冠敛葬一般;杯不厌大,酒要满斟,持筹呼马,大肆鲸吞,此之谓驴饮,如行路渴驴一般;倒地漫骂,呕哕成渠,僵卧不醒,人事不知,此之谓尸饮,如饿殍倒卧一般。”似此不仅是没滋味了,简直是一种折磨和摧残。

如今“儒饮”的不多,“仙饮”的不少,在上级面前,下级不是“囚饮”便是“葬饮”,“铁哥们儿”碰在一起,自然是“驴饮”。另有一种“麻饮”,失意官吏,熊市股民,蚀本商家,失恋情人,独斟自饮,期在销魂,用酒来排遣一怀苦闷,麻醉神经,像打麻醉针一样,于是乎“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最可怜的是我知道的一位仁兄,身为某部一领导干部。适逢歌舞团慰问演出后宴请,他作为东道主之一,于酒酣耳热之际,非要与一位漂亮的女演员“单整一个”。女演员推说酒量不行,他执意要喝,无奈之下,女演员只好勉强喝了下去。这位仁兄正等着看“贵妃醉酒”,却不料女演员复将两个大杯倒满,声言回敬,递他一杯,自己先“浮一大白”,一饮而尽。然后莞尔一笑,请他“赏个面子”,他此时方知遇上了“茬子”,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怎能掉“链子”,于是硬着头皮喝下了肚子!第二天早上老婆呼之不起,一摸,人早硬得像根棍子!

不仅人的酒量不同,每个人的酒量在不同情况下也不一样。据《史记·滑稽列传》载,战国时,齐国的淳于髡办外交很成功,齐威王赏他在后宫饮酒。席间问他有多大酒量,他说自己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齐威王感到奇怪,淳于髡接着解释道:比如在大王面前,我“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就醉倒了。在家里陪长辈饮酒,循规蹈矩,不过二斗就醉了。如果朋友久别重逢,欢然道故,可以喝五六斗。如果民间聚会,男女杂处,彼此暗送秋波,没啥顾虑,这时我心里偷偷地乐,可以喝八斗;如果是晚宴,酒也喝了不少了,蜡烛也燃尽了,主人单独把我留下,男女挨肩碰足,女子脱下外衣,身上透出香水的味道,这时我心里最乐,能喝一石!所以说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齐威王听了,很受震动,“乃罢长夜之饮”。

总之酒的功过是非,实难说清。其实千秋功罪,百代兴衰,在人不在酒。贤人凭之以成功,愚人溺之而败德。逸士寄之以清高,蠢夫藉之而撒疯。人之功过,与酒何干!酒不过是一种液态物质,本无所谓好坏,更无所谓功过。用之有度则利,用之无度则害。如果因为人类有谦虚的美德,硬把人的是非功过往酒身上推,那么酒毕竟功大于过,是胜于非,利多于弊。试看今日普天之下,五洲交往,四海通衢,万国琼浆,八方玉液,何处不有?上至国宴琼筵下到平民陋室,酒无处不在。像陶澜明慨叹的“家贫不能常得”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随着人类日益文明进步,“野蛮装卸”之风将日趋式微,“囚饮”、“丧饮”将日益减少,文明礼貌饮酒的习俗将逐步普及,优秀的酒文化将不断升华,发扬光大。

但这也引起我心中隐隐的不安。假如将来每个人喝酒都那么文明礼貌,那么温文尔雅,一个喝醉的也没有,一个撒酒疯的也没有,那是否也算是灭绝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那要扼杀多少李白和杜甫?那要断送多少沁人心脾的传世之作?那要痛失多少荡气回肠的音乐经典?那个时候大家相聚举杯的时候,会不会有某种若有所失的感觉,似乎没有从前有意思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