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马韶晖相识于1999年夏天,算起来已有20多年。当时的他,正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马韶晖1965年生人,自幼热爱文学,少年时就背诵了大量古典诗词,就读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期间兼修哲学、社会学,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同时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2003年,他又获得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此后从事了多年金融和宏观经济研究工作,使他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丰富和扩展。
1986年,21岁的马韶晖参加工作。先后在内蒙古、黑龙江从事过共青团、党委政策研究和农村牧区工作部门、金融单位、人大常委会多个岗位,现任内蒙古政协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随着年龄渐长,人们开始称他为“老马”。
文字高手的“基因突变”
在3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不管什么行业、什么岗位,老马由于文字功底扎实、思想活跃、勤于学习,一直从事文字工作。从领导讲话、调研报告到工作研究,承担了沉重的写作任务。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使他不管走到哪个岗位都是一位“文字大拿”。多年来,他起草了大量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综合文稿,在各类媒体报刊发表了多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和时政评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从事繁忙政务和文字工作的领导干部,突然从2017年夏天开始进入绘画领域,同时研习油画、国画,并且不到两年时间就进入专业领域,成为中国马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和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并成功举办画展,展出了相当水平的油画、国画和书法作品,实属罕见。引用河南画家田禾的话说“:他是一个奇人,可能很早就在心里作画了。”内蒙古画家杨志刚则说“:他有广博的知识素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上用功刻苦,用两年时间超过了我们十年的过程。”
在画展上,马韶晖为嘉宾讲述创作心得。右一为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
内蒙古政协原主席任亚平,右二为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其其格。
正如大家所言,确实如此。老马自少年时代就开始研习书法,从柳公权开始临摹经典字帖,每天50个大字,风雨无阻,沉心静气,形成习惯,因而打下扎实的楷书功底。后又临习颜体、赵体楷书,形成了厚重沉静、端庄秀雅的楷书风格,大可榜书,小可蝇头小楷。同时他还坚持研习《曹全碑》,写得一手秀雅古朴的隶书。由于有了扎实的楷书、隶书、行书功底,老马50岁时又进入了草书领域。草书是中国书法的极高境界,高度抽象化和符号化,不进行专门的训练和苦心钻研是看不懂也写不出来的。老马从基本的草书符号入手,将历代草书《千字文》名作摆放在一起,逐字比对各个名家的写法,通过大量临摹和反复研读,领会名家作品精妙之处。经过几年刻苦研习,他的草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一幅幅笔走龙蛇潇洒刚健的草书从他笔底流出。至此,马韶晖成为一个楷、隶、行、草诸体皆擅的书法家。这也为他突然间能够拿起画笔并且画技飞速精进提供了条件。古人说书画同源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马韶晖《飞扬》(油画)
说起老马的绘画源起,还要提起一个故事。2012年夏天,他在报纸上无意中看到一幅国画作品,一幅体态优美、气韵生动的骏马图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幅作品的作者是谁、是哪里人却没有注明。老马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这位画家。这幅作品的作者杨志刚是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一位画家。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马韶晖约几位好友,北越阴山,找到了杨志刚。从此,开始了与这位画家的深切交往,为杨志刚组织举办了“草原雄风”大型画展,并一气呵成写成《杨志刚十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在马韶晖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绘画的种子。由于工作繁忙,杨志刚留在马韶晖家的纸墨笔砚一直摆放在工作台上。直到五年之后的某一天,老马想收拾一下那些文房四宝,无意中拿起了画笔在纸上涂抹,灵光一动,突然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不能画画呢?这一闪念驱使他开始进入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孜孜以求的专业探索
精于造型是马韶晖作品的突出特点,即使国画作品,也是精益求精的,准确表现马的形体结构和姿势动态,而不是过度写意夸张。他认为,过度写意实际上是造型能力不足造成的。中国文人画自古就有“逸笔草草”的说法,强调主观因素,鄙视技术,把技术精湛的专业画师称作“画匠”。这种自视甚高的士大夫心态其实是技能不过关的巧妙掩饰。
马韶晖《马到成功》(中国画)
马韶晖认为,在所有绘画题材中,人物肖像最难掌握。画马次之,但也必须有精确的造型能力。当年昭君出塞,两千年来一直的说法是王昭君由于没有贿赂宫廷画师才把她故意画丑,以至于皇帝不知道后宫中有如此绝美的佳人,才把她许配给匈奴单于。实际上,按当时的绘画水平,画师根本没有能力画出很准确的人物肖像,故而导致皇帝以为他故意丑化王昭君,一怒之下把画师毛延寿杀了。这个故事说明,技术不精是要丢命的。很显然,这个惨痛的教训并没有给历代中国画家足够的警示,人物画一直是两千年来中国画的短板。长冠博带、面如大饼、柔弱无骨、比例失调,是中国人物画的典型特征。由于做不到精确的肖像造型,所以在中国画题材中占主要地位的一直是山水花鸟,而山水花鸟并没有精确的造型要求,多一座山少几棵树并不影响山水画面的意境。马韶晖认为,任何艺术都必须建立在严格的技术之上,艺术是技术的飞跃和升华,而不是随心所欲,胡乱作为。
马韶晖《使命》(中国画)
当今书法界“领导体”“江湖体”大行其道,当今的画坛恶俗盛行、胡涂乱抹,以显示主观意识和个人感受为旗号否定技术、以丑为美,都是不下功夫、技术贫乏的表现。有一种观点说,有了照相机还那么逼真,没有必要把细腻刻画的技术与艺术对立起来,以艺术否定技术。马韶晖认为,这种观点其实是造型能力不够或不愿意下功夫的托词。基于这样的认识,马韶晖学画从素描和色彩的基本功入手,大量刻苦练习,每一幅作品都要精雕细刻,绝不随意为之。短短的两年时间,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严谨细致的创作过程,尤其到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时间,经常是废寝忘食。大量的辛勤劳动使他的技艺迅速提高,走过了一般画家五年甚至十年的过程。他一手国画、一手油画,甚至很多画家不甚涉及的人物肖像也画得有模有样。老马画马精确细腻、干净利落,速度很快,全然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很多人看到他的作品都难以置信是出自一个学画不到两年时间的人之手。老马画写意马,不用事先打稿,总是成竹在胸、一挥而就,谈笑间一匹神采飞扬的骏马即刻腾跃纸上。
解读马的灵性和感情
在老马看来,骏马是最健美的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历来是世界各国人民最喜爱的动物,更是北方草原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维系着草原民族的情感和生活,承载着英雄志士开疆拓土的雄心和梦想。千百年来,以马为描绘对象的作家、画家层出不穷,各领风骚。马韶晖自小生活在内蒙古半农半牧地区,养马骑马,马就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马的习性和神态扎根在内心深处。他曾有幸到欧美各国参观了各大美术馆、博物馆,见到了世界美术史和建筑史上的经典名作,并且大量阅读过美学和美术评论著作,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理论修养。在马韶晖的绘画作品中,表现最多的题材是马,马是他最喜欢的绘画题材。他笔下的马,无论油画还是国画,无一不是体态优雅、高大健美,每一幅作品都令人惊叹,尤其是马的眼睛,被他赋予了灵性和感情。
为了提高画马的专业水平,老马系统研习《马的绘画艺术》《中国历代画马名作》等专业著作,许多名作了然于心;向中国著名马雕塑家夏阳学习马的解剖学知识,系统学习世界马文化知识,收集整理了大量马的美图,多次到马场和草原深入细致地观察马,拍摄了大量马的照片资料。这些知识积累为他完成《马的肖像》系列油画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学习不仅在绘制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也使他在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乃至大学教师的访谈互动中都能款款而谈,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能滔滔不绝地讲解各种马的知识。他的《马的肖像》系列作品精确地描绘了英国纯血马、阿拉伯马、阿哈尔捷金马、安达卢西亚混血马、蒙古马的英姿和神态,引起了众多观众的赞叹。
马韶晖《蒙古骏马》(油画)
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马往往被赋予优雅神骏、吉祥顺达、任重道远、奋斗成功的象征意义。老马画的马,从中能够看到激情奔放的梦想和一往无前的龙马精神。
老马画马总是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表现马的灵性以及马的人格化气度。油画《静思》就像一个长发飘飘的美女,油画《天边》从骏马的背影,展示了骏马的健美和深远的背景。水墨画《使命》渲染出一个英勇武士出征的背影。一位即将踏入新工作环境的朋友说:“前路有很多未知,之前有很多迷茫和对未来的虑,但看到您的作品后,我坚定了信心,相信自己!”
马韶晖《远方》(油画)
马韶晖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马产业马文化活动,深度研究马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当代价值。2018年他参加了北京延庆国际马球公开赛和高峰论坛,并代表各省来宾讲话。他在论坛发言中说“:内蒙古是草原民族、马背民族聚居区,人们普遍对马有深厚感情,马产业、马文化、马艺术、马运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写马、画马、拍摄马、观赏马以及马术运动,都蕴藏着巨大市场机会。”鉴于老马画马研究马,相关大学多次邀他作马文化专题讲座,以传播马文化,老马都欣然答应、乐此不疲。
由于老马画马渐渐有了名气,2019年7月,他与另外两位画家在内蒙古展览馆应邀举办了“以马为梦”大型马文化美术作品展。古今画坛高手之所以成功,一半在于才华,一半在于坚韧。我相信,坚持下去,老马会有所更大成就的。